阅读历史 |

第五百三十四章 直取汝宁府(1 / 2)

加入书签

汝宁府这里不仅仅是北上作战明军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湖广、南直隶物资调运北上的后勤之地,没有之一。

因为水路,也就是大运河已经被楚行所占据,大明已经没有能力走水路,只能费劲心思走陆地了。

之前大乾还给大明几分薄面,让物资运输船北上,但是奈何大明不给大乾面子,在山东跟大乾玩命,楚行自然不会让大运河继续同行了。

于是乎,从湖广乃是南直隶各省份调运来的粮食和军械,历尽遥远的道路来到汝宁府集散,然后再向北出发,以供十万大军所用。

至于为何在河南南部集中调运,那是因为河南行省本身就贫困,实在是抽不出多少粮食来调运,支援作战了。

让他们出人还可以的。

于是乎马士英做了一个非常被动的选择,河南行省出劳动力,出兵马,出地方存储调运粮草,而湖广等地出出粮食。

这里便不得不承认湖广的重要性了。

所谓湖广熟,天下足,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这河南汝宁府的战略位置如此重要,刘龙自然是一眼就能看得出来的,所以他派兵进入河南之后,直接就朝着汝宁府杀了过来。

当地明军很快就是把伪乾贼军杀入汝宁,兵锋直指汝宁府城的消息向后方禀告,不用多久,马士英也是知道了这个消息。

作为策划这场消灭大乾的督师,并且狠狠的挫了第三兵团锐气的马士英自然知道事情的重要性,表情立刻冷了下来。

早在伪乾贼军攻略凤阳的时候,他就已经是意识到了一旦让伪乾贼军彻底夺取凤阳后,将会对汝宁造成重大威胁,而汝宁作为大军后勤供应基地,是不容有失的。

所以哪怕当时伪乾贼军都还在凤阳呢,他就已经是先派了两万兵力进驻凤阳,并且让这两万明军不要去和伪乾贼军硬碰硬。

因为他知道硬碰硬的话,这两万兵马极有可能不是伪乾贼军的对手,所以他让这两万明军是袭击伪乾贼军的粮道,攻击薄弱点为主。

不求杀伤多少伪乾贼军,也不指望着能够夺回凤阳,他只希望这上万明军能够拖住伪乾贼军的步伐,把伪乾贼军牢牢的拖在凤阳府,给青州府内的主力明军足够的时间夺取青州府,围歼青州府内的伪乾贼军。

前期战局也是的确和他预料的一样发展,两万明军派出来后,让凤阳地区的伪乾贼军疲于应付,根本无力西进。

然而现在,这些伪乾贼军却是突然出现在了汝宁,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不外乎是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凤阳地区的伪乾贼军不顾后路,直接西进,而这种可能性不大。

因为这样的话,他们的后路有可能被己方大军断掉,到时候粮草不继之下,这些伪乾贼军别说进军汝宁解围青州府了,恐怕自己都要陷入己方大军的重重包围之中。

要知道汝宁地区作为湖广明军的重要后勤基地,自然不是空无一人的,相反,还是重兵集,兵力雄厚。

以之前伪乾贼军就在凤阳裹足不前看来,这支伪乾贼军的统帅应该不是这样的一个愣头青,会不管不顾直接北上。

而第二种可能性就是凤阳地区的伪乾贼军得到了增援,得到了援军之后的伪乾贼军留下一部分人维持粮道,一部分西进。

这种可能性也是最大的,伪乾贼军的兵力可不少,早就说伪乾贼军拥兵十万以上了,哪怕是现在很多伪乾贼军去了扬州府,但是占领区不可能不留人。

一想到伪乾贼军增兵凤阳,而且后续有可能持续增兵的情形,马士英就是深感无奈。

这些伪乾贼军能打也就算了,偏偏数量还不少,这要剿灭伪乾贼军,单单靠自己目前所管辖的省份,恐怕已经办不到了。

因为从目前的战局来看,虽然整体战略上自己依然占据着优势,而且总的方向依然是朝着自己谋划的方向前进,但是进度上太慢了,进度慢则意味着变数横生。

可这已经是他能做到的极限了。

不,马士英望着眼前的舆图,忽然想到了湖广。

湖广是一个大省,心狠一些,也是能够凑出不少兵力来,不过现在看来,靠湖广之兵怕是维持现有局面尚可,但是想要进一步行动,就不太可能了。

还是要让南直隶,以及福建等地做好准备,早日来援兵更好。

在马士英看来,围剿伪乾已经不是简单的一个督师可以办到的了,因为他们真的太强了,一个青州府死磕了那么久,都拿不下来。

眼下必须让朝廷汇集全国兵力,最好是抽调继续边军南下,这样才能万无一失。

就是不知道,辽东的战事什么时候可以结束,可以抽调更多的边军南下。

想到这里,马士英就是有些叹气,动员更多的省份,乃至边军参与围剿伪乾贼军,这已经不是他所能够决策的事了,他只能是报给京师,让京师里的大佬们进行决断,眼下,自己还是做好自己的事吧。

伪乾贼军既然来了汝宁,自然是不能让伪乾贼军顺利夺取汝宁的,这样的话,己方已经进入青州府的十多万大军就会陷入极度被动之中,粮草断绝之下,别是十万大军了,就算是五十万大军一样会崩溃。

所以马士英很快就是下令让汝宁的守军就地坚守,并且下了死命令,一旦汝宁失守,城内官员无论文武一律处斩,如果胆敢投贼者,抄家灭族。

因为之前在山东、南直隶不少的文武官员投贼,尤其是家人本来就在这两省的官员们,投贼起来是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这让马士英也是改变了决策。

首先,他是把山东、南直隶籍的官员一律调往外省,免的他们阵前投贼,当然了,这个调遣自然不是直接调任官职,他还没这个权力。他用的是变通的方法,比如说委派了其他差遣,让他们去南直隶、江南地区,或是比如说此采购军粮、请求援兵等等。

前往南直隶采购军粮的团队就足足有三十几号人,清一色的两省籍文武官员!

而担任前线统兵大将的将领以及几个频临前线的地区的文官们,清一色都是外省人,甚至都不是湖广籍、河南籍的,同时还都是大家族出身,身后一堆亲友故旧的人。

在马士英看来,这样的人才会有所顾忌,在面临伪乾贼军重兵压境的时候死扛到底,不敢随意投贼。

因为投贼意味着身后的一大家子都会被朝廷抄家灭族。

不能投贼,那么只能是死守了,因为守不住的话,他们自己就得死。

在马士英看来,伪乾贼军靠着区区万余残兵就能坚守青州府城数月之久,他在汝宁部署了上万兵力,怎么样也能够死守十天半个月吧!

而有这个时间,他就能够持续抽调部队回援汝宁了,到时候说不准还能反包围打这些胆敢杀入汝宁的伪乾贼军。

所以马士英一边是下令让汝宁守军死守,同时也是派遣快马去青州府,让屯兵于青州府的大军抽调至少万人回援汝宁。

而他自己,则是继续坐镇湖广腹地,并且继续搜刮兵力准备增援汝宁。

汝宁,绝不容有失!

马士英在调兵遣将的时候,刘龙也是率领部队一路狂奔,沿途绝不停歇,每天睡觉时间,不允许超过两个时辰,目的地只有一个,那就是汝宁。

沿途攻城略地,对面兵力明明不多,战事打的有些过于辛苦,因为明军竟然选择了层层抵抗,绝不投降,绝不后退的策略。

这让刘龙感觉很不对劲。

带着怀疑,刘龙让人审问了被抓捕的俘虏之中,部分低级军官以及官员后,才是发现,这沿途的很多中高级官员都是临时调派过来的外省人,并且明确下令一旦官员投贼就抄家灭族。

刘龙听罢后道:“这马士英倒是学聪明了,用外地人来带兵,而且拿人家家人做威胁,这心够狠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