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打捞火箭(下)(补更二)(1 / 2)
打捞船的速度相比快艇就要慢了太多,同样的航程,用时几乎长了一倍,直到晚上九点钟,两艘船才先后到达文昌航天城外面的小码头。说是小码头,只是泊位少了一些,其实设施是非常先进的,其中就有专门为吊装火箭准备的大型龙门起重机。
在回程途中,李翔已经跟航天城方面取得了联系,所以两船到达时,港口这里灯火通明,有几十名工作人员正在码头这里待命。运载火箭使用的那辆导弹车也被开到了码头上,作为一会儿运载火箭吊起之后,承载和转运之用。
在距离码头五海里的时候,打捞船就有意识的将船速降低了下来。待打捞船接近泊位的时候,船速已经比正常人行走还要缓慢,连带着后面拖拽的运载火箭的速度也跟着降低了下来。打捞船靠泊停航之后,运载火箭依着惯性,又向前行进了一段距离,和打捞船撞在了一起,但速度足够的慢,并没有造成什么损伤,只有几个夹在两者中间的浮筒,被挤爆了。
之后打捞船上的几名船员重新下水,对运载火箭进行捆绑固定,然后就是起重机起吊。港口上安装的大型龙门起重机,比之打捞船上的小家伙,要给力了太多,十分轻松的就将上百吨的运载火箭吊起,然后转移到陆地上,稳稳的放在了导弹车上。打捞船上的船员重新上手,拆除掉运载火箭上的浮筒和钢丝绳,至此整个运载火箭打捞作业才算是全部完成。
李翔爽快的结清了尾款,送走了张思琦和他的打捞船。此次打捞,总费用是,价格是真的不高,和动辄以千万计算的航天项目投入比,简直不值一提。此时,李翔终于有时间,去弄清楚此次运载火箭回收失败的具体原因了,他来到导弹车近前,伸出手,放在了运载火箭外壳上。此时火箭上的海水还没有流干净,手触摸上去,有一种冰凉滑腻的感觉。李翔默念“解析”,系统面板上的能量值减少了150点,下一刻海量的信息涌入李翔的大脑。其中绝大部分的知识和资料,都是李翔已经掌握的,这也是使用解析技能,消耗如此低的原因。李翔的大脑快速运转,将那些重复的信息,全部过滤掉,只保留了运载火箭各个零部件的状态信息。再剔除掉功能依然保持良好的零部件,剩下的几百个损坏的部件,就是李翔要重点研究的部分。
李翔将这些损坏的部件进行了分类,受到过物理撞击伤害的零部件归为一类,泡水损坏的归为第二类,没有物理创伤,也没有泡水,就莫名损坏的分到第三类。第一类零部件的数量最多,足有154个,第二类零部件要少很多,只有37个,第三类零部件最少,只有11个。在这三类损坏的零部件中,无疑第三类的嫌疑最大,李翔将第三类零部件一一拎出来,逐个分析了一遍,却是一无所获。这十一个零部件的作用各异,但都和运载火箭的姿态感知和发动机控制无关,他们的损坏不太可能造成运载火箭失去平衡的情况。这样一来,问题就复杂了,造成此次事故的罪魁祸首,很可能隐藏在第一和第二类零部件之中,想要锁定它却不是那么容易。因为你无法判断某个零部件是原本就损坏了,还是在碰撞泡水之后才损坏的。
李翔只好翻出自动控制系统的运行日志,找到运载火箭回收的部分,逐行逐字的进行研究。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读到第37八行日志的时候,李翔发现了一丝不妥的地方。这一行日志记录的是三枚安装在箭体不同部位的激光陀螺仪的读数,用以确定运载火箭现在所处的飞行姿态。前面两台激光陀螺仪的读数十分正常,但第三个激光陀螺仪的读数却不是正常的数字,而是一连串的“ffffff”,这意味着,从这一刻起,第三个激光陀螺仪的读数就没有传递过来。造成这个故障的原因,有可能是陀螺仪彻底损坏,也有可能是连接陀螺仪的线路出现了问题。再翻看一下前面确定出来的损坏零件名单,在第一类中,赫然写着激光陀螺仪的名字。再沿着运行日志继续查找,后续但凡出现激光陀螺仪的地方,都是缺了一组读数。至此事故的原因基本已经锁定在了那枚激光陀螺仪上,正是它的损坏,姿态感知系统缺了一路信号,造成了智能控制程序对火箭飞行姿态的误判,从而发送给电浆发动机错误的控制信号,这才造成运载火箭失衡,砸塌回收平台,落入大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