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我没时间浪费了,愿意在子明身…(1 / 2)
或许,这些人的名字,在郑玄耳朵里稀松平常,但如果落在刘铄的耳中,必然会惊出他一身冷汗。
恁娘的!
各个都是大佬级别的人物。
王经,河北清河人士,三国时代曹魏大臣。
此人乃是农民出身,但能拜郑玄为师,在学成以后,便受同乡崔林的赏识,被提拔为官,随后平步青云,历任江夏太守、雍州刺史。
正元二年,蜀将姜维攻入陇西郡,王经率军出狄道迎击蜀军,却被击败,被包围在城中,陷入穷途末路的境况,幸得大将陈泰和邓艾的援助,合力击破姜维,才脱险。
此役之后,他便被朝廷召回,不久,迁司隶校尉、尚书。
甘露五年,魏帝曹髦召见王沈、王经、王业,提出进讨司马昭的计划,王经进谏,但曹髦不听;王沈、王业向司马昭告密,王经不从。
司马昭弑君后,王经因未向司马昭告急,而和其母一同被逮捕并被处死。
此人义不卖主的名声,广为天下流传。
国渊,乐安郡盖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官吏。
历史上的他,曾跟随管宁、邴原一起,避乱于辽东,后来回归中原,曹操任其为司空掾。
此人在朝议上讨论问题时,经常厉言疾色,敢于发言,正直无私。
曹操推行屯田制,令国渊负责处理屯田事宜。
国渊发挥其管理才能,多方面平衡政策利害,将屯田的土地分配给人民,又按照人民比例安排吏员跟进,更列明屯田的各项实行措施,令国家仓廪丰实,百姓安居乐业。
至于北海张逸
他的名气在后世的确不算太大,只在《郑玄别传》中有相关记载:
“故尚书左丞同县张逸,年十三,为县吏。
君谓之曰:‘尔有赞道之质,玉虽美,须雕琢成器,能为书生以成尔志否?’
对曰:‘愿之。’
乃遂拔于其辈,妻以弟女。”
此人在青州素有声望,乃是响当当的当世大儒,可谓是继承了郑学的许多知识,或许只是无意于官场而已。
至于汝南程秉、北海孙乾、山阳郗虑、南阳许慈
他们大都成为大官,亦或者当世大儒。
孙乾更是成为刘备的左膀右臂,颇受刘备器重。
刘铄若是知晓郑玄给他带来这么多牛人,估摸着当场便能兴奋地跳到天上去,现在的他,最缺的便是官儿,而且是有能力的官儿。
显然!
郑玄带来的弟子的平均能力,要比兖州士族子弟的平均素质,要高出不仅仅一个档次,若是能将其中优秀者,录入刘铄的政权体系中,必可大幅提升他的实力。
刘铄邀请郑玄来东郡办学,原本只是求一个长期的人才供给,但不曾想,直接丢个王炸开局,简直是爽歪歪的节奏。
此刻,郑玄掀开车帘,遥望着扶老携幼一路逃荒的百姓,心中不由地五味杂陈,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他身为当世鸿儒,却对此爱莫能助。
悲哀!
真是令人感到悲哀!
似乎见郑玄面色有些难堪,管宁捏着颌下胡须,轻声安慰道:“师兄莫要悲痛,这种事情迟早会有人管的。”
郑玄长舒了口气,神色忧忧地道:“可惜天下只有一个刘铄,否则大汉百姓又何至于此?东郡鞭长莫及,着实可惜。”
管宁捏着颌下一缕胡须,饶有兴致地道:“师兄,只怕现在子明即便想管,也没那个能力去管,东郡固然繁盛,但财务状况必定堪忧。”
“东郡纸价值干金的确不假,但它只能让一族兴盛,却不能让一郡兴盛,这些钱对于东郡目前的财务压力,只是杯水车薪而已。”
“是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