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章 通知书(二)(2 / 2)

加入书签

他的声音听来使人心潮澎湃:

不会下跪!

我们母亲的血液中

没有跪的基因!

不会下跪!

我们父亲的骨骼里

没有跪的骨髓

……

女老板最终低下头,答应就此事向全体员工道歉;结清工资;因为不正当理由辞退员工的,要给予经济补偿。在走马观花的叙述中,节目进入到末尾。而许涛的诗朗诵仍然在继续。使得情绪没有断层。

这一段是没有拍出来的,由于经费有限,是重复的视频加诗句字幕形式。

法制频道常常能看到,一旦案子破了,审判的时候,应该是上爽点的时候,就一个黑屏,搭配打字的音效,上面是xx年xx月,xx因xx被判处有期徒刑xx……

作微电影来说,这么来自然是不行的,属于虎头蛇尾,好在导演用了一个主旋律剧常见的煽情戏码,补救一番。

先是配音演员许涛一个人的旁白:

“不会下跪!

我们母亲的血液中

没有跪的基因!”

再而是孙天,实质上是演员方沂的声音加入进来:

“不会下跪!

我们父亲的骨骼里

没有跪的骨髓!”

同时切换到他之前所拍摄的影像,接上更多的朗诵声:

“不会下跪!

我们赖以生存的

华夏的流水里……”

属于孩子的,老人的,女人的……通通切换为相应的影像资料,直至目接不暇……营造出全国人民一齐朗诵,发出号召的气氛。

台下的肖琳和吴志军,频频点头。

这种手法是有点老掉牙,细思下,当然逻辑无法自洽,怎么可能大家同时听,同时朗诵呢,实际上只是一种表现手法,常见于商业片。情绪烘托到了,不显得突兀。

大陆自九十年代来,文艺片长期垄断话语权,故意不用,致使观众以为该手法只能是主旋律剧特有,甚至跟条件反射一样,看到了起反感,这是一种误会。

好莱坞的汽车人干飞机人,擎天柱作战前宣讲,也是这么拍的。切大黄蜂,切铁皮人,切男女主,切五角大楼……好像全天下都在听擎天柱讲话。

片尾致谢名单仍然有视频。

是重新找到工作的孙天,在流水线上忙活,有工友拿着黄信封过来了,那手挥舞着,慢放。

切到孙天的样貌,好奇的带着笑,然而,这镜头忽的停下来了。

于是电视里的孙天,也和电视外的观众一样,越来越疑惑。

拍疵了?

肖琳得空,吞了吞口水。

镜头开始剧烈的抖动起来,代表工人的激动情绪:

“孙天,你考上大学了!”

“你要回学校读书去了!”

字幕走完,节目彻底结束。

原来是一个巧思啊。

肖琳:“咳咳!咳……”

吴志军不知道是看的第几遍,还是难以抑制住情绪,一副余韵未消的模样:“肖制片,我觉得不需要再调整了。”

肖琳试图摸口袋里的烟,停住了,这是他今天第三次停住,他摇头晃脑一番,是想要说一些深入点评的漂亮话,展示领导的高屋建瓴;然而,老是想到荧幕上被放大了的那一张脸,久久的,不能从脑海中消散,最终,他还是找出一个惋惜的点。

“可惜,就是太帅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