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42、高燕向梁海星示爱(1 / 2)

加入书签

“你这人说的什么话啊,你怎么就不盼我点好呢,亏着我心里还想着你。”高燕望了梁海星一眼,低下了头。梁海星分明发现,高燕面颊有些绯红,那是女人因害羞,荷尔蒙增高的缘故。

不知是害羞还是其他的原因,高燕望了梁海星一眼,轻声道:“你能靠得我近一点吗?我的确有些冷?”

梁海星不知高燕此时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就起身道:“我给你找件厚衣,你穿上吧。”

“你真是个呆子,我心冷,不知为什么,我感到特别孤独,所以才来到你的房间,想让你陪陪我。你就不会坐到我的身边吗?”望着高燕期待的目光,梁海星终于了解了高燕的心思,也就没再说什么,坐在高燕的身边。高燕道:“前天,刘厅长让我回去办了点事,我知道你酷爱书法,上次来你房间,发现你可能来得太急,没有宣纸,我就给你捎了一刀宣纸来。又见人家写书法的人在桌子底下都铺着一层厚厚的毡,说是为了吸墨,我也给你买了块毡。”高燕说着向梁海星的书桌望去。梁海星顿时明白了一切,感激的目光望向高燕,心想:真是细腻的女人。嘴上却道:“你没见人家书法家家里都摆着长长的红木书案啊,你怎么也没给我扛一张来啊。”

“你的意思是还想让我在马山给你买一个书房啊。除了练习书法,还可以金屋藏娇,你们男人就是得寸进尺。”高燕似乎有什么心事,话语中有些伤悲。

“我们男人?听你这话里的意思,好像你经历过……。”梁海星望着高燕笑道。高燕意识到了自己失言,脸色羞红,起身道:“怎么,你还想找修理啊。”

“别,别。君子动口不动手。”梁海星说着,起身来到书桌前,欲从书桌的下面取出高燕送给他的毛毡。突然,梁海星发现书桌下还有三盒东西,其中一盒较沉,就拿了出来,打开一看,梁海星不由的叹道:“啊,你还送我砚台?!”

“还有茶叶呢?”高燕说着来到了梁海星的身边,将玉手轻轻搭在梁海星的肩上,望着梁海星脸色,悄声道:“我几次晚上,路过你的房门,发现你睡得很晚,知道你在熬夜,就给你带来一盒茶叶,也不知道你喜欢不喜欢。”

梁海星没有说什么,轻轻的打开了高燕送他的茶叶盒。顿时,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梁海星不由地赞叹道:“哟,还是铁观音呢。”

高燕刚欲言,忽然间,似乎想起了什么,急忙起身道:“哟,我差点忘了,我还在烧着水呢。”

高燕说着,疾步向卫生间走去。不长时间,高燕提着水壶来到了梁海星的面前,从茶几上拿起两个空杯子,梁海星心领神会,将高燕给送他的茶放进茶杯,高燕刚欲倒水。梁海星便笑道:“还是我来吧。”

梁海星稍微倒了点热水,然后摇晃了几下,端着茶杯,走进了卫生间,将茶杯里的茶水倒掉。望着梁海星的举动,高燕有些不解。梁海星似乎看出了高燕的心思,就解释道:“茶禅一味,在中国,作为茶叶的发源地,茶的作用不仅仅是解渴,除了具有保健作用外,饮茶还是种文化,也就格外讲究。现代人叫喝茶,古代人称品茶,而品字则是由三个口组成,其意思是茶需要喝三口。第一口,叫洗茶,就是将茶的杂质洗掉,这样泡出来的茶更加醇香;第二口,味正浓;第三口,茶的韵味基本上就完全泡出来了。从现代养生学的角度看,茶叶在制作过程中,或是包装过程中,不是很卫生,需要洗一洗;而茶叶经过三次泡解,茶酸基本上泡出来了,如果再饮,一方面容易造成胃酸过多,对身体不好;另一方面,茶酸与人体内的钙质,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结石。”

高燕静静的听着,很入迷,道:“原来这普普通通的茶叶里,蕴含着这么多丰富的知识啊?”

梁海星微微一笑,道:“在中国具有二千七百多年的茶史中,尤其深受中国文人的喜爱,留下了许多有关茶的著作,唐代诗人陆羽就曾留下名著《茶经》。你品品这茶香。”

梁海星说着将刚刚洗好茶的茶杯递给了高燕。顿时,浓浓的茶香弥漫着整个房间,高燕禁不住道:“真香啊。”梁海星又道:“你将茶杯放在你面前,深呼吸,你会有不同的感受。”

高燕望了梁海星一眼,将茶杯放在鼻尖下嗅闻着,顿时,一股幽绵的清香在五腑内飘荡,一种如仙的感觉,高燕禁不住又叹道:“太美妙了,简直醉了。喝了这么多年的茶,第一次对茶有这么深入的了解,感觉也是第一次。”

望着高燕陶醉的样子,梁海星有一种满足感,笑道:“用洗过的茶,或是刚刚泡过的茶,蒸脸还具有美容的效果;薫眼,还可以明目。在我们国家,最喜欢茶的当属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据说,周总理喝过茶后都要吃掉。”

“这茶也太神奇了吧,我还是第一次听说。”高燕望着茶杯道。

梁海星微微一笑,道:“其实,泡茶的水也有讲究,那就是水不能太热,为什么古人说,酒要满,茶要浅啊,就是因为泡茶用的茶叶大都茶树上的嫩芽,如果水太热,容易将茶叶泡烂,茶的味道就没有了。水浅一些,茶杯是凉的,这样即使刚刚烧开的水,也不会将茶泡烂。说到底,茶还是用来喝的。”梁海星说着为高燕的杯子添倒了些热水。

梁海星将高燕送他的茶叶放在写字台上,又打开了高燕送他的砚台,望着上好的砚台,梁海星有些不解,心想:现代人书法、作画都用墨汁,有谁研墨啊。高燕似乎看出了梁海星的心思,道:“我叔叔告诉我,练习书法还是用砚台研墨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