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0章:众矢之的,前车之鉴(2 / 2)

加入书签

被摆在东宫做了多年的棋子,如今终于熬到了头,按理说,他距离太子位最近,也受到很多拥护李唐皇族的大臣的支持,应该近水楼台先得月的。

只要将武旦改立为太子,他就成了名正言顺的储君。

可是武则天显然不想这么做。

——

首先,武则天很清楚,在她百年之后,武氏很可能会成为朝中众矢之的,吕雉的前车之鉴不可忽视……

在不能扶持武氏上台的前提下,必须选择对武氏有利的皇帝。

而李旦从皇帝位置上退下后,一直住在东宫,在“皇嗣”这个位置上一呆就是八年。

这八年间,他作为李唐王朝的象征,得到了李唐旧臣的拥护,成了许多旧唐臣的旗帜。

也因如此,这八年间,身处东宫的武旦成了武三思、武承嗣的眼中钉、肉中刺,处在与武氏家族斗争的最前沿……

双方势力交恶,明争暗斗多年,恨不得置对方于死地……

当年魏王诬陷东宫谋反,逼得安金藏剖心明志,还有刘窦二妃的人家蒸发,这一桩桩一件件,怕是都在旦儿心中记着账……

旦儿与武家积怨已深,这般深仇大恨根本无法化解。

知子莫若母,武则天了解自己的儿子。

这个皇四子,精通诗书,勤奋好学,性格内敛深沉,明面上和逊谦卑,看起来与世无争,实则卧薪尝胆,内心坚韧。

这些年,在武家的不断迫害中,旦儿能隐忍自保,进退自如,就说明他不是一般的城府。

以他的隐忍,还有这些年与武氏积累下的仇恨,一旦让他继位,必定会对武氏展开报复和清洗,来个睚眦必报,赶尽杀绝。

所以,不管是为了国家太平稳定,朝廷安定平和,还是为了武家荣耀显赫,自身安享晚年,她都不能选择李旦。

如此看来,也只有显儿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