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82 章 不通其理,便称之为神(1 / 2)

加入书签

当一个书呆子,开始质疑。

脑海里那无穷的知识,瞬间就会让这份质疑,开始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

就是这一天,朱由检踏上了一条遍布荆棘的道路。

他成为了一个会被污名化,会被人身攻击的人。

他跟随先贤,踏上了艰难寻根之旅……

华夏古籍中,对于人工飞行器的记载,少吗?

不少!

一点都不少!

从上古到先秦,从秦汉到两宋,从元明到伪清……

遍布史书!

甚至,那个干不过“位面之子”刘秀“大魔导师”的“穿越者”王莽时期。

依旧有这样的记载!

《汉书》记载了王莽时期,有能工巧匠,制造能带人飞翔的工具:

“或言能飞,一日千里,可窥匈奴。

莽辄试之,取大鸟翮为两翼,头与身皆著毛,通引环纽,飞数百步堕。”

看到了吗?

抛开世俗的眼光,用真正的“科学”精神,去探寻!

这说了一件什么玩意?

——翼装飞行啊!

这样的记录是孤例吗?

不是!

接下来的两晋南北朝乱世中,一样有这样的记载!

《资治通鉴》:

——“使元黄头与诸囚,自金凤台各乘纸鸱以飞。

黄头独能至紫陌乃堕,仍付御史中丞毕义饿杀之。”

高洋要杀北魏皇族。

有一个叫“元黄头”的人,是能工巧匠。

都知道他制造的东西,能带人飞。

高洋就将他带到一座塔上。(后世考证,约26米高)

高洋命人在下方点火,说:

“你要是飞出去,我就不杀你。”

结果,元黄头果然飞走了,飞到了紫陌这个地方。biνne

距离金凤台,大约25里左右的距离。

最后,高洋还是食言了,让人饿死了元黄头。

《北史》“彭城王勰”这一段,也记载了“元黄头”的这件事:

“世哲从弟黄头,使与诸囚自金凤台各乘纸鹅以飞,黄头独能至紫陌乃附。&ot;

看到了吗?

这都已经是四本官方史书,记载了翼装飞行的事情!

就算按照西方那双标到了极致,虚伪、恶心,只针对华夏的“孤证不立”——

这他娘都几处明文记载了?

而西方呢?

直到1八94年,英国人才学着华夏古人方式方法,利用风筝进行空中战场的观察。

填鸭式的教材上,清清楚楚的记载着——

英国童子军运动发起人罗伯特·巴登·鲍威尔(1八57-1941年)是历史上进行载人风筝飞行的第一人。

这特娘!

比公输般(约前507-约前444年),晚了00多年。

即便与元黄头之间,也相差了1335年。

这就不说神话传说中的舜帝了!

真要按照西方的标准,舜帝才是翼装飞行第一人!

更不说《山海经·海外西经》,“奇肱之国”制造的“奇肱飞车”。(奇肱读作jigng)

——“其人善为机巧,以取百禽,能作飞车,从风远行。

汤时得之于豫州界中

即坏之,不以示人。

后十年,西风至,复作谴之。”

有看过山海经的吗?

这玩意的描述,与今日的滑翔伞,是不是很像呢?

“飞车”——车,坐,工具,飞车,能飞走的座椅。

毕竟先秦时代,可没有椅子这玩意。

能够坐着跑的,只有战车

那么,将会飞走的椅子,称呼为飞车,就是很现实的一件事情了。

“从风远行”——有风才能飞。

你看——坐着,有风才能远行……

这特娘不就是滑翔伞么!

如果真的是古人的胡扯,是神话古人。

为何描述上,竟然与滑翔伞如此吻合呢?

如果没有事实,如果不是真的有这玩意,能想象的出来吗?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一件事。

我小的时候,内地小县城是几乎没有电脑的。

更别提两省交界的偏僻小山村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