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3章 谁当衍圣公都无所谓,重要的是政治地位不能低(1 / 2)
就在清军刚开始围攻孔府的时候,孔胤植已经表示了自己要跟多尔衮合作的意思。
这厮组织了十几个人,站在墙头大吼:
“这里是孔府,尔等速速休兵罢战。
你我携手与共,共抗无道暴君,方是上策!”
谁知道——清军不愧是禽兽!
他们竟然连这浅显的话,都听不懂!
孔胤植派出去的十几个人,被当场打成了筛子。
尼玛!
这……
孔胤植还能忍?
当场就下令开火了!
谁知道……
一败涂地!
孔家的护卫,全没了……
(黄得功:“龟儿子,老子的人也在清军中混着呢!
一座小小的孔府,能打不下来吗?”)
……
依靠在冰冷的石碑上,孔胤植心中哇凉。
完了!
全完了!
孔府被炸开后,他不是没想过直接投降……
谁特娘的知道,当他表明了身份,迎来的不是清军的欢迎,而是射向他的子弹!
要不是他跑得快,早就被打成筛子了!
(黄得功:“老子不找人扮作清军,作势要杀你,你不早就投降了?
老子不得不内外拱火啊!”)
……
孔府啥时候受过这样的憋屈!
上一次……
还是上一次的时候了!
再上一次……
还是再上一次的时候了!
比如南北朝时……
孔家的奴仆,都必须改姓为“孔”,这是南朝刘宋元嘉十九年时,就有的规矩了。(公元442年)
这一年,因为南北朝政局动乱,朝廷无暇顾及孔门。
刘宋皇帝下令免除靠近孔林的五户百姓的徭役,充任孔林洒扫户,代代世袭。
这五户人家本都不姓孔,按着当时仆随主姓的习俗,改姓孔。
其中有一户,因此名叫孔(刘)景。
四百多年后。
到了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梁乾化三年(公元913年)。
孔(刘)景的后裔孔(刘)末,眼见天下大乱,时局动荡,起了谋逆夺位的野心。
这厮遂伙同暴徒,将生活在曲阜的阙里孔氏一一杀害。
最后,孔末又到泗水杀了孔光嗣,夺其家产,取代其位,主孔子祀。
俨然以孔子嫡裔自居。
经此事件,居住在曲阜的孔子后裔,几乎被杀尽。
这就是史书上“孔末乱孔”事件。
孔光嗣的独生子孔仁玉,此时刚满九月,被其母亲张氏抱回张羊村娘家。
被张氏的双亲藏匿起来,幸免于难。
(按照现代考古,孔末乱孔事件,是存疑的。
考古发现,孔光嗣死的时候,孔仁玉并非九个月,而是九岁。
孔仁玉的墓志铭,没有记载孔末乱孔的事情,却记载了慕容彦超作乱,孔家遭遇兵灾之事。
而慕容彦超同母异父的哥哥,是后汉高祖刘知远。
当时是门阀政治,出身决定了一切。
慕容彦超是鲜卑人,只好假冒豪门阎家的姓氏,化名阎昆仑。
这才担任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军校,并官至刺史。
按照这个考古史实来看,所谓的“孔末乱孔”,指的应该是慕容彦超杀戮孔家之事。)
十七年后。(按照孔仁玉墓记载推算,是八年后。)
后唐明宗长兴元年(公元930年),鲁人将孔末假冒嫡裔,窃取官爵之事告之于官府。
——“曲阜令孔末非圣人之后,光嗣有子名仁玉,现育于外婆张氏家中”。
后唐明宗得知此事后,派人前往曲阜详加调查,确认属实。
于是下令处死孔末。
命孔仁玉任曲阜县主薄,主孔子祀。
这就是“孔仁玉中兴”。
这件事发生的时候,孔门虽然外迁族人无数,却没有一人为曲阜孔门鸣冤!
至于为啥?
呵呵!
只要政治地位依旧,主嗣孔子的人姓不姓孔……
重要吗?
重要的是孔门的政治地位,又不是祭祀孔子的人!
比如元朝时……
孔子五十代孙孔元措,早年因为孔门三方下注,此人在金国当衍圣公。
金国快不行的时候,孔元措早早就抱住了蒙古的大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