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23章 土地、税收(1 / 2)

加入书签

“咳咳。”

站在朱由检身边的王承恩,见到皇帝久久不语,而倪元璐还在等着皇帝回话呢。

他急忙轻咳一声,提醒皇帝。

听到身边的咳嗽声,朱由检这才回过神来,他苦笑着摇头,对着倪元璐挥挥手:

“卿家劳累了,归位吧。”

“臣遵旨。”

倪元璐鞠躬行礼,退回了自己的班位上。

奏报继续进行,陈奇瑜站了出来。

皇帝离开前,他奉命清查全国田亩总数。

半年时间,清查出豪绅手中,已经被朱聿键犁了一遍的田亩数量,并不算太难。

尤其是腹黑皇帝的腹黑,已经传遍天下的情况下。

从去年至今,因为对抗朱聿键,天下那滚滚豪绅人头,那无尽破家豪强,还在震慑着所有人的神经。

在这样的局面下,没有人敢阻挠陈奇瑜。

“启禀陛下,臣带领皇家大学的学子们,以税务司吏员为基干,并以各地作物产出,与汉都商团签订供需协议的名义,清查天下田地总数。

十天前,臣已经初步理清田地数量。

不含奴儿干、辽东等地,不含三宣六慰等地,不含蒙古、乌斯藏等地,不含江南等地。

全国初步统计田亩总数,是十一万万七千八百六十七万亩。

这个数据,不包含军户田,不包含庄窠田,也不包含草场鱼塘林地等,仅仅只统计种植粮食的田地。

此数据,包含湖广地区的桑叶田。”

“朕知道了。”

朱由检点点头。

奴儿干、辽东是军垦区,本来就没计算在收取农业税的农田之内。

青藏高原那边是羁縻性质,耕地本身也少得可怜。

至于三宣六慰,大明在这些地方,一直以来施行的都是包税制。

明朝通过册封,来掌握这些地区。

三宣六慰的头人们,每年需要上缴银子的。

(《南通志·羁縻志》三宣六慰·差发:

车里宣慰使司额征金五十两,

车里靖安宣慰使司,木邦军民宣慰使司额征银一千四百两,

孟养宣慰使司额征银七百五十两,

缅甸宣慰使司、八百大甸宣慰使司、老挝宣慰使司、猛密安抚司、孟定府额征金六百两,

孟艮府额征金一十六两六钱六分,

南甸宣抚司额征银一百两,

干崖宣抚司额征银一百两,

陇川宣抚司额征银四百两,

威远州额征银四百两,

湾甸州额征银一百五十两,

镇康州额征银一百两,

大侯州额征银二百两,

八寨长官司、孟琏长官司额征银二百两。)

明初金银兑换比例,在十比一左右,到了明末,因为大量白银的涌入,因此,兑换比例在八比一左右。

而明朝给三宣六慰的定例,却是——金银比例4:1

这就是朱元璋定下的“差发”!

甚至,直到南明即将灭亡的永历末期,依旧派人进入三宣六慰收税,甚至,还有缅甸驱逐明朝收税使者的记录。

朱由检眼神闪了闪。

说实话,盛产金银的三宣六慰,这个纳税额并不高!

但是,不高,那也是要和人比的!

相对于——

某个沿海省份,每年仅有不足六两银子的商税……

某个产茶大府的茶税,每年仅有六两银子的茶税……

三宣六慰——已经是重税中的重税了!

陈奇瑜统计的,就是传统汉地的民户田亩总数。

也就是不计算诸如庄窠田、军户田、皇庄田,等国有土地在内的民间田亩数量。

套用后世的理解,就是分配到了百姓头上的田地数量。

这个数据,是不包含江浙皖等江南地区的。

也就是说,大明内地省,民田总数是超过十二亿亩的。

朱由检眉头挑了挑。

就只看这个数据,他就知道,陈奇瑜的统计,依旧不彻底!

自从宋代起,华夏土地,就进入了精耕细作模式。

而进入精耕细作模式的原因——没有可供开垦的荒地了!

土地这东西,不管哪个朝代,土地就在那里,田地的总数,是不会少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