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5 章 真实的康雍乾(1 / 2)
三万本!
不过半年时间!
这还是被刘芳亮追回的图书!
更是内含无数本——皇室收藏的国家级图书!
传教士带着……
返回西方……
……
刘卿啊,这是我华夏祖先赐予我们最珍贵的财富……
……
不限手段……
务必追回!
……
年方三十,却已两鬓斑白的皇帝,那殷切期待的眼神,再次浮现在刘芳亮眼前。
耳畔,似乎又想起了自己准备妥当,辞别皇帝时,皇帝拉着他的手,谆谆教导……
……
当刘芳亮看到这些书之后,瞬间就明白了皇帝特意问大西国顺王要了自己的原因。
这是自己当初在武强“公平卖地”的事情,已经深入帝心了!
……
刘芳亮上任不过半年时间,还是在皇帝已经让王承恩开始动手清理传教士,西洋杂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争相逃离华夏的情况下!
短短半年时间,依旧抢回了三万余本图书……
豪绅与传教士勾结之深,葬送大明手段之酷烈,就可见一斑了。
说什么西学东渐?
这是东学西偷!
还要回过头来,毁掉华夏一切著作!
狂嚣是——他们教会了华夏先进科技,是他们将华夏从愚昧无知中解救出来!
甚至,在清廷的配合下,几乎将华夏变成了愚昧无知的化外之地!
明代南北直隶,高达20以上,甚至接近30的识字率,全国普遍超过10的识字率……
甚至,整个大明,祖上三代非官员出身的进士,比例高达495!
若是上三代皆非实权官吏,明初则是7232,明末是6073!
(资料在672章。)
(甲申之变,乞丐都能写诗后自尽,就可以想象明朝识字率之恐怖程度了!)
而到了清朝,祖上三代非官吏出身的进士,则变成了10!
若是将地主家庭也考虑进来,则几乎是——0!
而全民识字率呢?
从明代巅峰30、普遍10的比例,骤降到——02!
这还是包括清朝贵族在内。
若是排除城市人口,清朝乡镇、农村百姓的识字率,无限接近——0!
当然,有个前提,必须排除清初受明代教育的那群人,和清末清廷失去统治力,民间自发建学时期。
比如湖南石门县,明末乱世,依旧还有60多所私塾。
到了顺治年间,还有17所。
“伟大的康雍乾三位圣主”,在“盛世光环”下,“宇宙没有的圣主们”制定政策——使得私塾数量通过“减损”手段,保持稳定增长——全县,仅剩县城内的县学,也就是1所!
如果以私塾性质来统计——全县为零!
因为县学不是私塾!
并且,除了四书五经外,其他一律不许教授!
——“如有教授内容不可经理者,以谋反罪斩立决。”
——“如有私传所学妄议圣人之事,县衙一经发现,直接禁之,再次发现,直接重罪论处”。
这就是你们认可的雍正!
有人质问我——“连雍正都可以黑了?”
石门县的县志,就在那里,谁都可以去查!
如果一张嘴就开始喷,老天真是瞎了眼,给多生个了屁眼!
清朝的“宁与外贼不予家奴”怎么来的?
起因就在雍正!
清初通过抬旗的方式,大量汉军旗成为满军旗,同时绿营又成为汉军旗。ъine
到了康熙时期,虽然已经开始打压,但是,这时候因为没人送了,八旗就是扶不上墙的稀泥。
康熙就开始依仗绿营。
到了雍正时期,这家伙倒好,直接裁撤绿营火器比例,加强给八旗,尤其是满八旗。
本就拉稀打摆子的八旗,就算给他核武器,也是个屁。
本来对华夏还有几分畏惧,只敢试试探探的西洋,开始大规模的吞并华夏藩属国。
这就是之后鸦片战争的真正起因。
这是军事。
设立军机处,管你地位多高,全程跪着!
打断高官的脊梁,大行奴化训练。
这是官员。
至于雍正的士绅改革、清查亏空、耗羡归公、改革主佃关系。
仔细研究一下,就会明白,雍正的改革,说白了就一招——该给我大清朝廷的,哪怕是火耗银,也全给我交上来。
这自然损害了大地主的利益!
因此,又有了——雍正十二年的《吏部·擅责佃户》。
原文:
“至于奸顽佃户,拖欠租课,欺慢田主者,照律治罪,所欠之租,照数追给田主。”
看到了吗?
人家善待的,依旧是士绅阶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