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23章 文坛领袖算个屁,郑氏世为文盟主(1 / 2)

加入书签

“忍饥挨饿”十几年,就像那水蛭、蚊子,遇到了鲜血,还不撑个要尿血啊!

原本崇祯朝,皇帝下发的银子,底层还能拿到十分之一。

到了南明……

啥?

十分之一?

你在想屁吃!

这么多年无法“漂没”,还不让人家将“亏欠”补回来啊!

也就是史可法出身太好,不但是东林大佬的徒弟,自身也是东林大佬。

人家给了三分面子,留给了他十分之一的份额……

而史可法的麾下,整整数十万大军啊!

军饷真不够!

当然,史可法也知道,朱由菘是真的没钱了。

就这些银子,还是太监们下去催缴的。

弘光皇帝不但没钱,想要廷推才干之士,担任户部尚书,也被东林众人否决。

不得已,只好听从马士英的建议,以中旨,直接委任张有誉为户部尚书。

结果,却被高弘图这个现任户部尚书——给一票否决了……

皇帝新任命的户部尚书,被现任尚书一票否决。

有意思不?

这就是明代皇帝的真实现状!

没有加盖了大臣印章的圣旨,还不如擦屁股纸好使!

马士英多方求爷爷告奶奶,张有誉这才得以担任了户部尚书。

结果,张有誉刚上任,就因为史可法一份江北四镇,索饷二十万的折子,给愁到吐血。

都没能筹集齐了……

不是百官没钱,而是朝廷没钱。

史可法接到弘光帝的圣旨,满脸苦涩。

朝廷没有钱,那就只好问地方要了。

然而,地方上也回绝了他的消息。

所用的借口,还是和之前一样,什么遭灾了、什么遭匪了,什么地方困顿……

甚至,就连扬州诸多盐商、徽商、豪绅,也回绝了他请求助饷的行文。

史可法脸色暗淡:

朝廷……或者说马士英手上,是真没钱!

而地方……

地方府库没钱,不代表地方官没钱啊!

人家不给,他有啥办法?

将东林贪污的真相说出去?

信不信被东林大佬一票否决了!

史可法气啊!

更可恨的是这些扬州豪门!

广修园林的他们没钱?

彼等不过一商贾,就能大建园林。

要知道——北宋修个园子……亡国了!

武宗修个园子,被喷上天了!

而扬州园林,却甲天下!

他们没钱?

放他娘的屁!

“诸君只顾自身,浑然不知此时已是亡国亡家之时了!

彼等难道就不知道北直地方,百姓宛若猪狗,被人屠戮吗?

没了朝廷,谁来保护彼等!”

史可法长叹。

难道扬州的这些豪绅,就不知道只有大军在,他们的财产才能保全吗?

尤其是那郑氏!

人手一座园林的郑氏,会没钱?

福建的郑芝龙家族,独霸环中国海呢!

都没他们有钱!

身为东林一份子,还是领袖人物,郑氏的来龙去脉,史可法自然知道。

扬州郑氏,本是前元大族,世代都是官宦出身。

国朝建立后,郑氏子弟皆为国家大臣,更是其一身为河南布政司左参政,一身为河南道监察御史。

靖难之役时,郑氏两兄弟被杀。

从此,郑氏回到徽州,依靠祖宗留下的积蓄度日。

就这样过了两百年,都还没有将家业吃完。

(当官究竟有多富,才能积攒出足够后代硬造两百多年的钱财啊)

这就是郑家能够连通徽商的根本原因!

直到开中法被弄坏后,盐业成为超高利润的行业。

郑氏当代家主郑景濂,见到有机可乘,这才放弃混吃等死的祖宗基业,在万历四年,进入盐商行业。

开中法被废,盐业那是暴利!

不过短短数年,郑氏就赚的盆满钵满。

很快,郑家单单蓄养的门客,就以千人为单位!

史称:“食指以千数”!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袁世振整顿盐务,推行十字纲法。

所谓十字纲法,就是将盐商编入特殊户籍,从此,世袭罔替,世代从事盐商行业!

袁世振为何会这么做,已经无法考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