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968章 燎原之火(1 / 2)

加入书签

高山、张还初的进攻,只是一个缩影。

这样的一次次围剿,遍布宽阔的关外。

长城以北,宣府到辽东走廊之间,关外那苍茫、宽阔的土地上,十数支大明义从,正在穿插。

战火,席卷关外。

宛若盛开的燎原之火!

自从接到了皇帝的命令,这些华夏豪杰,就尽起大军,放弃了正在追赶的蒙古亲清廷的部落,直奔长城沿线而来。

一部部义从大军,遍布河山。

大明旗帜,飘扬在长城以北!

有的义从发现了清军,或是友军就在附近,彼此配合着,围剿了他们;

或是势单力薄,只能拖住了清军的脚步,连忙遣使招集附近的友军,前来围殴。

也有运气不好的义从,竟然没能找到清军的影子……

而这些没有被拖延脚步的义从们,先行一步,赶至长城外侧的明军,也迫使清军不得不筹集本就不多的兵力,布置在长城一线……

从小团体来看,这些人看似无功。

然而,从整体上来看,却成功达到了朱由检的战略意图。

……

清廷内部。

代善为了谋划夺权,上了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

他说横行关外的瘟疫,伴随着盛夏的到来,已经逐渐消散。

(实际上,鼠疫病毒怕阳光直射和高温。

阳光下直射1-4小时、40高温1小时,或100煮沸一分钟,即可杀死鼠疫杆菌。

再加上关外人口数量稀少,流行一阵,没了人口传播之后,遇到夏季,就逐渐消失了。)

于是,代善也不批判多尔衮的南下之举,只是在朝堂上摆出自己的调查结果。

趁着人心震动的时候,顺便提出了退回关外的主意。

这……

老辣的代善,一出手,就得到了一众满洲高层的赞同。

老谋深算的代善,不出手时,装了缩头鸟,一个屁也不放;

一出手,就是狠招!

退回关外……

对于抢到了大量金银财富,又折损了大半部族的建州女真来说,这何尝不是最向往的好事。

人少了——自己能够分到的金银钱粮,更多了啊!

他们本就只求抢掠,是多尔衮非要入关代替大明的……

既然返回关外,已经可行,那为什么不趁着抢到了金山银山之时,直接退回去呢?

两位老汗,就是这么做的啊!

老阴比代善,只是一句话,就抓住了整个八旗的人心。

一如当初——他不表态时,多尔衮力压群雄,他一表态,多尔衮不得不退出皇位的竞争。

姜是老的辣!

四大贝勒之首的代善,熬过了清初的一系列争斗。

任凭政坛如何地震,却稳坐权利核心,岂是表现出来的那个老好人的形象!

他一出手,就是致命一击。

八旗内部,无不心动。

多尔衮在洪承畴的出谋划策下,刚刚取得的大清“父皇摄政王”,那威压朝野的锋芒,瞬间消散。

除了投降的汉人大臣外,就连汉军旗,也都在请命,意图让多尔衮更改南下的决定……

而提出了这个提议的代善,只要清廷得以退回关外,人心自然就能瞬间压过多尔衮!

到那时,多尔衮的“父皇摄政王”,未必不是他的!

谁知道,代善刚刚制造出来“大势”,还未联合众将逼宫。

转眼就得到了大明义从到达的消息!

暗流,瞬间消散。

回不去了……

来时好好的,却再也回不去了!

返回关外的提议,再也得不到支持了!

本就实力不强的八旗——历史上明末的将军们,谁手上没几条八旗高层的脑袋?

他们眼见明军到了长城外,很显然退回关外,就要遭受明军的追击……

没人敢支持代善了。

大明义从的出现,无形间反倒是帮了多尔衮一把……

不过,这正是朱由检想要的!

驱虎吞狼……

这是双簧戏。

若是少了一角,那不就要亲自下场了?

东虏固然可恨,那个自私自利的集团,也不是好东西!

既然都于国无用,何不让他们狗咬狗一嘴毛!

在朱由检的有意放纵下,大明义从到达长城沿线的消息,更加激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