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61章 谁言草民青石不留名!(1 / 2)
而与此同时,这人还能筹备科考,足见他的智谋,不止表现出来的这一点。
历史上的他,能够号召百姓,起兵抗清,并且刚成军,就与清廷宣府总兵李廷寿对上,足见他的统兵能力。
在困守摩天寨之后,苦守至弹尽粮绝,毅然带头跳下悬崖……
他的果决和坚毅,也绝非常人可比。
“来吧!”
张还初抿紧了嘴唇!
望远镜的视野内,闫策已经按照昨晚的演练,徐徐后退,将两百手下,带到了左侧的半山腰处。
那里,遍布半人高的怪石,脚下全是碎石滩。
早在张还初遇上祖大寿的时候,就推算出此人必然会在龙王庙扎营的。
这片乱石堆,就是他特意挑选的宝地。
绊马索早已拉起,就在乱石堆外,足足拉了十几道。
遍布岩石的崎岖荒野,为闫策争取了时间。
就在两百军卒,退入了岩石堆后,祖大弼才堪堪到了第一道绊马索处。
茂密的荒野,完美的隐藏了绊马索的存在。
十几个冲的最前的骑兵,惊呼着,栽倒在地。
“不好!有绊马索!”
冲在前面的清军骑兵,失声惊呼起来。
绊马索的出现,就意味着中了敌人的埋伏。
都是打捞了仗的精兵,能够被祖大寿带在身边的,岂是寻常士卒?
前面骑手倒下的第一时间,就有人发出了预警。
后方的骑手,急忙想要勒住战马……
然而,就在此时!
“自由射击!”
闫策怒吼着,从一个巨石后,冒出了脑袋。
“砰!”
他抬手一枪,就将一名清军,打落马下。
“噼噼啪啪!”
每一块石头后,都有士卒冒出了脑袋。
火枪在轰鸣,硝烟在弥漫。
人仰马翻!
被绊马索的出现,失去了本就提不起来的速度,祖大弼带着的重甲兵,堪称是活靶子。
虽然三层重甲,抵消了复汉枪的威力。
但是,这种威力奇大的线膛枪,纵然被铠甲阻挡了弹丸,却也不是那么好受的。
每一颗子弹,都宛若一柄重锤,狠狠地砸向了清军。
“斩绳!
快砍断绊马索!”
祖大弼大吼连连。
然而,张还初辛苦制定的计策,岂是那么容易破解的。
深知复汉枪威力的他,之所以预设绊马索,为的就是削弱清军骑兵的速度!
在战场上,骑兵的威力虽然很大,但是,这是在战马快速奔驰的前提下。
没有先进骑枪,失去了速度的骑兵,那就是活靶子!
也就是三白营这些横行草原的大明义从,用完的手榴弹,还来不及补充。
若不然,这时候只消一轮“弹雨”……
祖大弼的重甲骑兵,就要全报效在这里!
望远镜内,硝烟弥漫的巨石堆处,清军骑兵大半都被打落马下。
虽然只有少数人,运气实在太差,被击中了铠甲缝隙、面门等处,成了闫策的战功。
但是,复汉枪可是线膛枪啊!
别说复汉枪还是手指头粗枪管的“爆装药”了,就算后世的“半装药”,穿着防弹衣,挨上一发,也让人半天缓不过来,甚至,还会骨折!
(注:近代自动武器、半自动武器普及之前,步枪采取全装药的全威力弹,为的就是拉长打击距离,在敌人接近前,更多的消灭敌人。
自动化、半自动化武器普及之后,因为射速的提升,已经不需要普通士兵超远程射击了,因此,采取半装药的半威力弹。
书中朱由检为了获取更远的打击距离,与提升偏软弹头的伤害,以及制造工艺上的落后,特意加大了枪膛口径,扩大装药,来获取更远的杀伤距离,因此,我叫它“爆装药”。
书中复汉枪那20毫米的口径,在现代,几乎可以归属于“炮”的范畴了。全世界唯有寥寥几款狙击枪,采取的是20口径。这就是中门对狙的由来。)
……
复汉枪的威力太大了,那些中枪落马的清军,纵然不被弹丸撞断了骨头,也会岔了气。
一时半刻,这些人,连自保都做不到了!
牛心山上。
张还初放下了望远镜,看着那正在奋勇杀敌的同袍,迎着山顶猎猎东风,他豪迈大发:
“深山毕竟藏猛虎,大海终须纳细流。
惜花须检点,爱月不洗头。
大抵选他肌骨好,
不傅红尘也风流!”
一言吟罢,张还初放声大笑。
笑毕,他朗声道:
“我等碌碌无为,本一地头耕夫,国难当头,投身军旅。
谁言草民青史不留名!”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