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37 章 多事之秋啊(1 / 2)

加入书签

洪承畴跪在地上,任凭飞溅的碎瓷,划破了脸颊。

一滴一滴的殷红鲜血,滴落在地面上。

洪承畴莫说擦一擦了,他连呼吸都不敢!

身为大清国的好奴才,主子爷大人(爸爸)发火,奴才怎么敢动弹呢?

眼皮子跳一下,就是对主子爷的不尊敬!

不信你看——美利坚枪击每一天,奴才们高呼这是自由香甜的味道。

喜欢主子爷,就要喜欢主子爷的一切!

哪怕是去粪坑里舔……

主子爷拉的屎,也必须是香的。(香甜语录)

谁敢不喜欢主子爷的屎,就是大逆不道!

……

洪承畴静静的跪在地上。

好不容易等皇父摄政王发完了火,他才敢悄悄喘了一口气。

因为不敢喘息,憋久了,脑袋晕晕的……

还不待洪承畴想好了安慰的话,却听多尔衮询问道:

“我们在北方,还有几座城池?”

突如其来的问话,吓得洪承畴打了个激灵。

他眼神闪了闪……

多尔衮询问的,自然不是怀柔、密这样的小城,也不是遵化、永平、山海关这样的地方。

这些城池,虽然都是京北雄城,然而,终究鞭长莫及。

就算调动,匆忙之间,怕是也要被人一一击破。

再说了,这些地方,大都是为了安抚人心,在吴三桂身死之后,已经交给了辽东关宁派系掌握。

这些城池……

不说鞭长莫及,远水不解近火……怕是早就再生异心了!

对于那种有奶就是娘的辽东军阀来讲,趋利避害是他们惯有的操作。

眼见大清打一场输一场,这些本就为了利益而存在的军阀团体,还能真心支持大清吗?

洪承畴脑袋转动,微微定神之后,回复道:

“主子爷,大小榆河、巩华城、门头沟、丰台、清河店、郑村坝,都在我军掌握之中。”

什么?

多尔衮眼皮一跳。

大清的形势,已经这么糟糕了吗?

再仔细一想,他才明白了洪承畴的意思。

这是在隐晦的点醒他——昔日的合伙人,今日已经不可尽信了啊!

多尔衮倒吸了一口凉气。

大清……

多事之秋啊!

自从入了关,就处处被人牵着鼻子走。

先是在太行山的井陉关一战,雄心壮志的入关大军,正要抢掠各处,大发横财……

却被李自成一巴掌,抽的晕头转向。

怏怏退出了追击……biνne

而与此同时,北直隶境内的那些汉民,竟然纷纷组建团练,袭扰大军。

甚至,就连素来不问世事,只求天道的道门中人,也悍不畏死的冲向了满洲儿郎。

大清最温顺的百姓,竟然是吃得脑满肠肥,关上山门自己过日子的和尚们……

外有强敌,内有叛乱,清廷上下,顾此失彼。

多尔衮实在是没办法了,只得用小量兵力,牵制太行山诸多关隘。

同时,在太行山之东,修建堡垒、栅栏,以防李自成卷土重来,反攻京畿。

多尔衮腾出手来之后,才顾得上去平定各处义军。

然而,那些昔日温顺的百姓,竟然宛若韭菜,大刀砍了一茬又一茬,却还不服从……

针对大清官吏、军卒的袭击,从未停止!

他拿出了铁血六政,直接将北直隶,变成了一片血海……

北直隶的叛乱,这才失去了土壤。

待到后来,多尔衮才知道——原来那李自成,得到了朱由检的帮助。

朱由检给了他很多新式武器,这才有了大清的挫折。

多尔衮愕然的发现:

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竟然是那逃离了京师的——朱由检!

然而,多尔衮明白了自己失败的原因……

那些墙头草,却也看到了大清的疲态。

关宁军核心巨头之一的祖大寿,虽然跟随他一起,入了关,却不问朝政。

此战之后,更是直接告老,回归锦州,说要养病……

多尔衮气急。

他养他姥姥的病!

真不愧祖大寿离开后,无名氏传播的那首讽刺对联:

“一代名将,据关外,收关内,堪称往复有忠义;

两朝贰臣,悖前主,负后主,真个里外不是人。”

然而,人家是势力盘根错节的关宁军大拿,他不能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