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921章 我儿在说胡话?(1 / 2)

加入书签

福临刚刚苏醒时的自然反应,那一刹那的本能反应,那被隐藏起来的怨恨与杀意,压在多尔衮心头。ъine

看福临执礼甚恭,多尔衮隐隐有了担忧——

他才只有八岁啊!

竟然对我生出了杀意?

还能一瞬间就藏得这么好……

这小子,若是长大了,必然是个阴险的货色!

多尔衮眼神凝起:

这小子若是真的掌握了权势,自己恐怕就要遭难了……

此子,断不能留!

多尔衮不动声色,摆手让众人起来。

心中对这个往日不甚在意的小矮子,警惕之心已经提升到了最高。

……

如果不去考虑立场,多尔衮也是悲剧。

没错,不带感情去看历史,这是个悲情人物。

1646年,在方以智等“众正”的忠心体国下,南明一场桂唐之争,成功的让还有几分翻身可能的大明,陷入了必死之地。

一场自己人的大乱斗,成功的让大清占据了天下九成。

获胜后的永历,不得不依靠大西余脉,苟延残喘。

此时的南明政府,正是江南集团与大西一脉的斗争之中。

连内部都岌岌可危,更何况对清廷发起反攻了……

李定国的两厥名王,恢复大明西南江山,要到了两年后的1652年了。

期间,整整近两年时间……

也就是说——这是清廷难得的闲暇时光。

对大清来说,多尔衮此时的功绩,已经盖压整个清朝历史,成为了无可争议的第一功臣。

然而,外部政治的稳定,对于大清内部来说,正是破旧之际!

在政治斗争中,这是千古常态。

不绝于史书。

也不会在未来的历史中断绝!

1650年,就在多尔衮死前的最后岁月。

多尔衮推动,经由顺治下旨,封多尔衮生母大妃阿巴亥为“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

位列太庙,配享祭祀。

这个政治举动,懂得自然懂。

多尔衮为自己母亲正名的举动,标示着他下一步的政治动向了!

多尔衮要做什么?

他有没有成功?

呵~!

方喀拉这小矮子,可不是历史上那样的老好人!

别看只有13岁的小皇帝,政治手段,已经出神入化。

按照现在清史的说法——

十一月,多尔衮出猎古北口外,行猎时坠马跌伤。

十二月初九,多尔衮暴毙于古北口外喀喇城,顺治封“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丧礼依帝礼置办。

义皇帝、成宗……

这个政治举动,懂的自然不用多说。

在重重被掩埋的真相中,有这么一个说法——

就在多尔衮北上之前,福临曾夜访多尔衮……

期间说了什么,已经掩埋在历史的尘烟中。

有些考证认为,此次会见,福临欲要将多尔衮的“皇父摄政王”,进一步加封为“父皇摄政王。”

顺序的改变,以及随后对多尔衮身后尊号的定制……

无不在说明多尔衮在大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

这是在维稳了!

或者说——麻痹!

翻过年的1651年正月,多尔衮大福晋,被顺治封为为义皇后,祔享太庙。

多尔衮无子,赐以豫亲王子多尔博为后袭亲王,俸禄是其他诸王的三倍。

又以多尔衮的近侍詹岱、苏克萨哈为议政大臣。

乍一看,似乎已经将多尔衮的地位,推到了顶点。

就连他的派系,也鸡犬升天。

然而,在日常用语中,“升天”——意味着死亡!

下一刻,形势急转而下。

福临先是直接将多尔衮三兄弟最后的阿济格议罪下狱,并立刻恢复被多尔衮打压的两黄旗贵族地位。

同时,提拔代善一系的两红旗满达海、瓦克达、杰书、罗可铎等人。

两白旗大臣苏克萨哈等见势头不对,纷纷倒戈。

福临乘胜追击,先将兴罗什等五人下狱。

接着,又接连处罚了刚林、巴哈纳、冷僧机、谭泰、拜尹图等多尔衮核心嫡系。

紧接着,便正式宣布多尔衮的十四条罪状,追夺一切封典,毁墓掘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