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15章 我圣清与前明不同(1 / 2)

加入书签

赐坐?

不让我跪着回话?

还给我带来的人也搬椅子?

嘿嘿嘿!

这是认可我了啊!

孔胤植眼睛一亮,急忙带着三个爷爷辈,再次行礼致谢。

“小臣拜谢皇父摄政王大人厚爱!”

在太监的引领下,孔胤植坐在了多尔衮的右手第一位。

而三个孔家长辈,则是坐在了孔胤植身后。

见到自己位置,竟然如此之高,孔胤植更开心了。

管他谁坐皇位,我孔家始终屹立不倒!

只要新朝承认“至圣先师”后人,担任“衍圣公”……

哪管他洪水滔天!

身着宫装,明显就是宫女打扮的下人,送上来了茶水。

只是一眼,孔胤植就分辨出了,这些宫女,都是旗人老妈子。

那打扮,实在是太容易分辨了!

昨晚,孙之獬对他说过——

“我圣清与前明不同。

前明鼎盛之时,所用太监皆是战场俘虏、朝鲜进奉。

宫女皆是选秀落选者。

而我大清的太监,则是国内百姓阉割,便算是那些没有逃离京师的前明太监,也要割了棍子,重新阉割之后才能任用。

而宫女,则全都是满蒙女子,自家级别越高,宫女的等级也就越高。

宫里的等级宫女,都由各个贵人家的女主人,轮流入宫担任。

在我圣清,这叫轮值……”

孔胤植的脑海里,回响着孙之獬对他说的那些话……

他看着将面前的宫女。

只见她脑袋前半拉子的绒毛、头发刮掉,修出一个整齐的“土宝盖”刘海。

亮出一个又高又宽,铮光发亮的大脑门。

然后将长发缠绕在发簪上,形成“两把头”发型。

各种价值不菲的金银、珠玉,头花、头饰,被一股脑的堆积在发饰上。

将暴发户的嘴脸,演绎的淋漓尽致。

孔胤植隐隐有些反胃。

这造型,宛如一个秃头大爷,脑袋上堆满了鲜花……

太丑了……

“两把头”是清初一百多年内的常用发型。

具体办法就是先修剪脑门,将脑瓜子上的杂乱头发全部剃掉。

要达到哪种效果呢?

嗯……

大幂幂的发际线,这个你们注意过没?

就是那种脑门子一个巴掌盖不住那种。

算了,扯不明白,放古图:

用一根“”形扁平的长发簪,插入头发内,形成倒垂牛角模样。

左右各留出十几公分的空余。

然后将头发分成两股,缠绕在发簪上。

然后再用另一根簪子固定。

这样,长发簪上,就形成了一大片装饰区域。

然后一股脑的将各种珠宝插上去。

各种精美发饰,若是单个摘开,当真是美轮美奂。

然而,堆积在了一起……

就让人蛋疼了。

怎么形容呢?

就好像一只手上带了十几个戒指,胳膊上套了十几个镯子,然后还要再带上五六种风格各异的手表。

用“土包子”、“暴发户”来形容,简直就是在糟蹋这两个词。

让我说,那只能用——“没眼瞅”!

现在提起清朝发型,总是有人要这样洗——

“嗯,满洲是渔猎民族,常年钻深山老林子,剃掉头发,是为了防止挂树枝,是卫生的提高表现,是为了防止生虱子……”

我有一句“p”,不知该不该讲?

真正研究历史的,都会明白一个现象——清朝的个人卫生,是最垃圾的。

遍身长虱子、跳蚤,靠在墙根下脱了棉袄逮虱子的老照片,遍地可见。

不分男女!

一年兴许就搓两三回澡……

这特么是常态啊!

但凡洗的勤快点,就不会生虱子。

你告诉我——这是卫生提高的表现?

我国粹喷你一脸!

实际上,关于清代风俗的成因,是有记录的。

《满文老档·太宗朝》天聪六年十二月初二日条,有清晰的原话:

皇太极谕诸福晋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