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38章 郑氏爷仨聚首(1 / 2)

加入书签

郑森再一次偷了家,带着自家船队北上。

而另两个郑氏小子——郑肇基、郑彩。

则是带着大军,直扑福建而去。

郑肇基的船队,从武昌顺流而下,过了兴国州,长江北岸就是黄梅县了。

而长江的另一侧,正是江西九江。

这里可是袁继咸的地盘。

也就是说,郑肇基一行,要从袁继咸的眼皮子底下通过!

郑肇基原本还担忧着袁继咸会不会攻击他们……

谁知道,直到船队过了九江,转入鄱阳湖水域,袁继咸都始终不曾露面。

甚至,就连九江的兵卒,也被严格约束了起来。

沿途,不曾遇到一兵一卒的阻拦!

鄱阳湖可是九江的内陆湖啊!

郑肇基惊呆了。

长久身处黄帝身边,担任禁军中层军官的他,从未想到不过是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变化竟然这么大!

只是一张大明旗帜,竟然就能畅通无阻……

九江地处南直隶之侧,就在南京城的上游,地理位置太恶劣了。

袁继咸为了自保,只能选择了两不相帮。

实际上,甲申之变后——

袁继咸本就对朱由检保持了若即若离的态度。

朱由检自从收复左良玉后,在江西边境的一系列试探,袁继咸就当做没看到。

而与此同时,却是驱逐了弘光朝派来的使者。

那时候,只要朱由检派遣大军到来,大明战旗,就会重立江西境内。

然而,朱由检却忍住了。

身为总督,袁继咸也明白皇帝的重心必然会放在北方……

他选择了配合。

双方维持了微妙的默契。

袁继咸放任明军在江西的一切活动,而朱由检,也从未要求袁继咸选择山头……

高杰死后,袁继咸更加倾向于支持朱由检。

就连江西税收,也将四成留作自用,五成转交汉都,交给南京的税赋,只有一成……

这一点钱粮,就像是买平安的钱……

……

郑肇基根本就不知道,今日的九江府,别看依旧悬挂袁继咸的总督旗——

然而,袁继咸却已经易妆简行,亲自去了汉都。

临走前,袁继咸留下了死命令:

“江西各级军吏,无必要把死了与南直隶之间的一切水路要冲,不放弘光朝一兵一卒进入江西。

对于大明一切官民活动,不准做出任何敌视、干扰的行为!”

郑肇基打起了十二万分的小心,甚至,就连船头火炮,也处在整装待发的状态。

就这样——

打着大明战旗的船队,在江西兵卒的注视下,直行向南。

沿途,除了能够清晰的看到两岸的江西守军外,不曾有一艘舢板、一个兵卒,前来拦截!

船队在饶州府,一处叫做瑞虹镇的地方靠了岸。

郑肇基、郑彩两人,下令全军换乘小船。

顺着龙窟河直行向南。

过了鹰潭之后,又逆流向东。

一路经过贵溪、戈阳、上饶,来到了江西的东部。

船队过了上饶,直到永丰边境,河流进入山区,两侧山脉集,河道狭窄。

就算早已换上了小船,也无法航行了。

郑肇基下令让船队返回,与郑彩两人,带着大军步行赶往永丰而去。

而永丰守军,却默契的让开了城池。

因为——过了永丰,就是浙江与福建交界的仙霞岭了。

仙霞关,就坐落在这片山脉内。

大军在永丰停留了一天。

第二天。

一大早。

郑肇基对郑彩道:

“仙霞关以南,有岑阳关、焦岭关、谷口关、桐木关,以及闽西第一大关杉关。

虽然袁继咸对我们让开了道路。

但是,人心隔肚皮,你我还是不得不防的!

仙霞关面对的是浙江方向,剩余的五关,面对的都是江西方向。

虽然来的时候,你我畅通无阻……

然而,袁继咸是怎么想的,你我却是无法猜测。

一旦他起了将我们放入闽北山区,然后堵死了你我后路的心思……

到那时,你我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郑彩点头:

”这一点,的确不得不防!

我朝太祖平定闽地,就是走的杉关。

你我身为闽人,自然是知道这个的!”

郑肇基道:

“所以,我是这么想的,咱们分开。

不但仙霞关要守~!

杉关等五关,一样要守稳了!”

郑彩哈哈一笑:

“那我去守卫闽西那五关,你留在闽北的仙霞关!”

郑彩话音未落,郑肇基还不待答应……

却见亲兵领着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中年男人,大摇大摆的走了进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