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90章 奢侈的赵全有(1 / 2)

加入书签

跟随皇帝南下,负伤担任里正,带着百姓做工赚钱……

赵全有也算是经历了去年的所有大事!

一条腿瘸了,又有斩获在手,加上文化考试合格,于是,赵全有得到了官身。

纵然只是最低的九品小吏……

今日的的生活,却是赵全有以前想也不敢想的!

讨了婆娘,盖了新屋,又当上了官……

更是名动全镇……

皇恩村在王家镇治下——秋收时,改彭家镇,为纪念王坚的王家镇。

(这时期还不叫彭桥,要到彭始抟之后,在排子河修了石桥,才有了“彭桥”这个名字。)

被涂改了的镇名,回到了本名。

改名的时候,朱由检手书“王家镇”、“华夏英雄王坚故里”,让人送了过来。

今日的排子河畔,硕大的两方巨石上,铭刻着两行大字,耸立在后世水泥塑像的位置上……

这两方巨石,是当地王姓百姓,齐心合力,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从杏山运过来的。

皇帝御赐自家老祖宗的题字,他们岂会不出了力……

这个时候,邓西这一带,王姓大都出自两支传承:

一是九重一带的王姓,那是蒙古归化的后人,也就是冒辟疆部归化军的来源。

另一支就是后世彭桥周围的王氏,他们是王坚家族后人。

……

能够传承下来的百姓,都有一个牛逼的祖先。

华夏的灾难,太多了……

不是大家族,一点抵抗灾难的能力都没有……

穷不过三代,可不是说笑的。

……

朱由检乐于给王坚题字。

甚至,有可能的话,他会将每一个地方的豪杰,都当做当地名字,题了字,让他们传承下去。

为英雄张目,吾辈不做……

待得他日,不是东西涂抹更改,让英雄们名声败坏之后——

何人还是我们的英雄???

洪承畴吗?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嗯!

方正县那个纪念碑——果然如此!

东西们污染华夏的屁眼,到处乱喷,下面一帮既得利益者驯养出来的牲畜,跟着摇旗呐喊……

一如那个光芒万丈的词汇“同志”,被他们污蔑成啥了!!

“小姐”、“步兵”、“小粉红”、(刘翔夺冠之后,马上出了的)“翔”……

这是潜移默化!

这在断我华夏脊骨!

更离谱的呢?

——一句“受害者不得反抗”的“大义”旗帜……

岳爷爷、霍去病、文天祥、扁鹊……

“英雄永远为后人所纪念,坏人永远为后人所唾弃。”

……

给英雄、出英雄的地方题字,是皇帝的必修课。

就连“不识字的文盲”朱由校,留存下来的地方题字,都还有好几处呢!

更何况朱由检这个后世愤青……

王坚这个华夏豪杰,不去纪念,跑去纪念杀主求荣,给鞑子磕头的彭而述,这特么不臊得慌吗?

让英雄站着,让败类跪着,这才是真正的华夏文化!

谁让败类站起来,谁就是败类!

谁让英雄跪下去——这个人直接杀了,绝对不会冤枉他!

不是贪,就是坏!

甚至,还是奸细!

……

皇恩村因为挨着山区,靠山吃山之下,皇恩村的发展,在全镇一骑绝尘。

去岁夏收前,那个小小的茅草村落,已经发展成了高楼处处,屋架瓦房遍地……

就连茅厕,上面都盖着黑色瓦片!

村里的作坊,更是雇员,已经快要持平了村里人口数量。

赵全有虽然是里正,只是一个九品的吏员。

然而,甚至连县里,都知道他的名号。

年前,更是被镇上评选为“王家镇第一里正”。

县里也送来了两块“先进个人”、“先进里正”的牌匾。

这个新年,赵全有可以说是荣耀加身。

他狠狠的放了几挂十万响大鞭,更是还奢侈一把,买了两箱烟花放放……

……

对于新家,赵全有是爱惜的不行。

只要他从工地上回来,总是要亲手打扫庭院,连一个落叶也不许有!

新年的放纵,大红色鞭炮纸屑,洒满了整个院子。

就像是铺上了一层喜庆的地毯!

惹眼极了。

按照华夏传统,初一上午,是不能打扫庭院的。

因为初一是迎财的!

不能扫地。

那叫扫财出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