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25章 包容万物的新京师(1 / 2)

加入书签

没有考中恩科的学子,得知明年春天还有一次恩科之后,无不欣喜欲狂。

这些时日,京师各处书店,都推出了一系列的各种“杂书”。

甚至,皇帝设立的大明皇家图书馆,更是只需要拿着纳税证明,花费两文钱,就能看一天。

那里面的书,才叫一个门类齐全。

就算不持着纳税证明,也可以花费五枚铜板,看上一天。

正好,趁着这段时间,可以多补补知识。

于是,这些落榜的士子,纷纷留在了汉都。

寒门都是最务实的。

皇帝既然考杂学,那咱就学杂学!

因为他们没有反对皇帝的能力。

……

朱由检的大明皇家图书馆,本来就是专门为了他们而设立的。

之所以不免费,是为了让这群人——知道劳动的艰辛。

这是他改造读书人的一个小手段……

读书人清高啊!

卖力气,他们是不屑一顾的,也干不动。

这茶楼酒肆读报纸的活,就恰好适合他们……

总算是勉强活着,饿不死了……

当然,也有很多不在乎什么“读书人的矜持”的,更是挽起裤腿,抱着一摞摞报纸,满大街的兜卖。

他们识字,有优势。

一旦报纸上刊登了一起大事,只要说的好了,不但卖的多。

碰上了出手大方的买主,更是能够得到不菲的赏钱。

这些人,生活的更好些,甚至还能隔三差五买点肉,打打牙祭……

……

永丰商号17人,被斩首后传首诸地……

自然迎来了各方反应。biνne

千斤铁料,砍掉17枚脑袋,并且传首诸地的事情,实在是太难以让士人接受。

太残暴了!

在士人看来——这可不亚于皇帝出征山陕的大消息!

甚至,还有人想要上疏……

人家才贪污这么一点点,不能杀啊!

咦……

不对!

贪污怎么可以杀?

那咱们以后还怎么赚钱?

……

无数人都在琢磨着——上疏吧!

一定要阻止朱家人这么干!

……

上疏这玩意,是大明士绅的惯例了。

虽然按照《大明律》,士子是没有上疏权,和议论国政的权力的。

但是——

长达几百年的惯性,不是短短半年时间,就能改变的!

……

士绅想要上疏……

谁知道,在新大明——

完全执行了《大明律》的规定:

工匠可以上疏,小吏可以上疏,农民可以上疏,军户可以上疏……

偏生,就是不许士子上疏!

就是不许在野文人上疏!

想要上疏——先为朝廷效力再说!

不顺心就下野,遇上事就上疏博取名声……

好给自己养望的捷径——早就被朱由检堵起来了!

像方以智那样,养望、上疏、上疏、养望……

到了最后,名声搏得老大!

结果,成了个什么玩意?

净特么自己人打自己人,给满清送的货色!

兴许,人家就不是自己人!

谁敢说就一定不是背负着人家的使命来的吗?

……

朱由检直接做出了强制规定:

在野士人,除非是被朝廷革职的前官员外——不论多大名望,只要上疏,就枷号示众三天。

然后征辟为官。

敢不从?

流放三千里!

去教化夷人去吧!

这个规定,可是堵死了那些——但凡一点不顺心,就玩自离的把戏,然后养望待起复的文婊。

就是婊!

唯有这个字,能形容他们。

……

上疏的路子不通,寓居京师的这些文人,就写起了稿子。

万幸的是,皇帝还留给了他们一个门道……

……

这也是朱由检特意留下的。

一棍子打死要不得。

在朱由检的打算里,有些文人,只要是不通敌叛国的,就养着吧……

比如——刚刚拿着张罗辅推荐信,来到京师的孙奇逢!

——人家的确针砭时政了!

甚至,皇帝作为,与礼不合,人家还嚷嚷着要清君侧!

够夸张了吧!

但是,鞑子来了,人家拿起刀枪,保家卫国了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