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丁家有女初长成(1 / 2)
军卒大吼一声,顺手一丢,将绳索朝着作为动力的船只上抛去。
因为前端加上了一两斤重的小沙袋,又经过了一番宛若离心机一样的绕圈,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沙袋带着绳索,朝着对面的船只甲板上飞去。
“咻咻咻!”
地上放着的一圈圈麻绳,飞快的减少着。
“砰砰!”
沙袋带着麻绳,飞到了对面的甲板上。
有人急忙上前一脚踩住了麻绳,以免掉落海中。
“兄弟们,准备拉缆绳了!”
四个军卒排成了一条线,等待着为首的军卒将麻绳拉直。
军卒双手交替,不一会,就盘了一大把麻绳,牵引着缆绳的麻绳,被拉直了。
“对面的兄弟,放缆绳了!”
有人扯着嗓子大吼起来。
试验船上的军卒抓起沉重的缆绳,一点一点的朝着海里丢去。
而动力船上的军卒,则不停地收着麻绳,将缆绳牵引过来,不一会,缆绳就到了动力船下。
“来,拉缆绳咯!”
打头的军卒扯着腔调,喊起了号子。
拉缆绳是船上最苦的活。
大腿粗的缆绳入了水,浸湿了之后,很是沉重,纵然四个军卒,也拉得很是吃力。
“一二、拉!”
“一二、拉!”
军卒们喊着整齐的号子,将缆绳拖上了甲板,有人手脚麻利的抓住缆绳,盘在了缆绳桩上。
(拉缆绳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作者以前在码头上干过,冬天冻得双手生疼,浑身却全是汗,被冰冷的海风一吹,很容易就感冒了。
而拉缆绳又需要好几个人才能干的动,经常都是带着病去,哪怕是大半夜的,头疼欲裂,也要爬起来上码头。
若是遇上天气特别冷,刚刚离水的缆绳,立马就会挂上一层冰,又冷又滑……
特意在这里加上这一部分,只是为了告诉大家,挣钱真的很难……)
军卒们绑紧了缆绳,又将小船挂在船外,军卒顺着放下来的软梯,爬上了大船的甲板。
“出发!”
巩永固一声大吼,让人吹响了号角。
呜呜的号角声中,硬木船帆徐徐升起,海风吹动船帆,带着大船缓缓朝着外海而去。
甲申年的逆行者,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等待他们的是未卜的前路。
也许是功成名就,铸就一曲历史奇迹。
也许等待他们的,是敌人射来的无情箭矢……
……
邓州。
柏林是彭家镇和高集街之间的一个小集市,这里是只有寥寥几十户人家的小街道。
因为地处彭家镇和高集之间,又距离邓州不过二十多里的距离,使得周边的百姓,要么是前往彭家镇、高集购买东西,要么就是去了邓州。
这时代的百姓,当真是除了一些必需品之外,完全做到了自给自足。
这柏林集市上,只有一家卖杂货的店铺,和丁家这一处油坊。
原本这里是没有油坊的,皇帝打下了南阳后,地方逐渐安定下来。
有一在邓州城内榨油的油匠丁姓家族,见此地没有油坊,遂将自己的一个儿子,安置在了这里。
油坊的主人姓丁,叫做丁铁牛。
有人说华夏古代是老人不死,子孙不分家,数代人,齐聚一堂。
实际上这话也对,也不对。
对于世家大户和种地的小百姓来说,这话自然是正确的。
但是,对于经商家族来讲,这就不正确了。
商人逐利,会给子孙寻找了合适的地方,然后将除了长子外的其他子嗣,散开安置。
这样一来,既保证了子孙之间不会恶性竞争,又扩散了族群。
当然,有些地主,一样是采取了这样的方法。
他们在外地购置了土地之后,都会将一部分族人迁过去,开枝散叶。
实际上,后世能够搜集到的族谱,分支的第一代人,都是这么搬迁的。
……
世间三大苦,打铁、撑船、磨豆腐。
这榨油啊,也是很苦的,甚至,比起三大苦,也不相上下。
榨油比三大苦唯一的好处就是,榨油不用风吹日晒,烟熏火燎。
要比那三种,稍微好了一点点。
丁铁牛刚刚炒好了花生,准备等它稍微凉一会,就开始榨油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