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791 章(2 / 2)

加入书签

所以程铮要自己选择也是必然的,就看皇帝如何操作这个可供程铮选择的范围了…

想到这里,便皇帝也不免多了几分合作的诚意,且对程铮说了句真心的话儿:“朕又如何会不知你生在京城长在京城并不很知晓这京城之外的事儿了?自然不会叫你全无准备的就去……况你也难得对朕服这么个软,朕又哪里忍心叫你失望了?你便瞧着吧,朕必定会帮你选出你满意的帮手来的!”

也算难得坦诚了。

只这父子双方的坦诚都是出于一种先保全了自身利益再说的坦诚,故而虽也有合作的诚意吧,可一旦面对利益冲突的时候那也是必然会分崩离析,也因此程铮要做的,就是如何在双方分崩离析之前拿到足够的利益。

也自然需包括了在分手之前如何将皇帝骗到沟里去……毕竟这也是程铮的利益之一不是吗?更毕竟皇帝和他联手本就打着送程铮正面挡敌军的主意不是吗?

各凭本事吧!

就乐呵呵对着皇帝一笑:“既然父皇都这样说了,那儿子自然没有不应的道理,这事儿可是攸关到黎民生计的大事儿,儿子又如何能放任不管了?”

如此父子两难得的和乐融融了一回,直到天色近暗之际,皇帝终于在宫门下匙之前赶人了。

也是直到了这时候,他仿佛终于想起来一般的就叮嘱程铮道:“今儿的事儿十分重要还牵连甚广,虽说我父子二人联手厚没有过不去的坎儿,但到底别轻易的走漏了消息的好。”

不想那程铮之所以愿意和皇帝联手,也是因为这大事儿非他一人能成,不得不求助于外力,自然不会在成事儿之前自己砸自己的脚,因而也就急急的应了:“父皇放心,儿子虽说之前对江南并无多少了解,但也是真心想要做成这件事儿的,因而今儿回去之后少不得还要静心查阅相关的资料。”

自然是无暇四下里闲逛说嘴的,对吧?

一句话:我乖着呢。

皇帝:“……”

就满意的叫戴权送程铮出去了,只如此厚待,也真真厚得叫程铮受宠若惊,却推迟不过,只能小心的由着戴权将自己送到了殿门外,实不敢再叫他将自己送下阶梯了。

要说这戴权,也委实是个玲珑人虽之前和程铮并没有多少合作,但为了在皇帝这头最大的猛虎面前保全自己,俩人也是小小的勾结过数回的。只今儿,还是就在程铮仿佛是得了皇帝的意的今儿,他却反倒是和程铮疏远了,一举一动之间俱是拘谨的疏离,就仿佛连他自己也极为不习惯这样亲近亲密的对待程铮一般。

这做派……简直叫程铮不用想就笑了好吗?

他也半点都没有浪费戴权神情中的做作,且对着戴权用一种同样僵直的姿势比划了一下,在确保自己已经完整的表达出了保重、不送的意思之后那更是半点都不迟疑的转身就走,仿若多看戴权一眼自己就会减寿一年一般。

被他遥遥甩在身后的戴权也就顺势垂下眼眸,静立在原地待得程铮的身影远去不见,这才恍若无事一样的弹了弹袖口,回身应对皇帝绝对会有的盘问去了。

……

又有,程铮虽对皇帝之后会如何侧击旁听的打探自己上报上去的事儿毕竟这事儿它就是真的啊!并不在意,但对于皇帝到底会往自己身边指派谁……还是很上心的。

即便知道皇帝会给自己选择的范围,但了解得越多,知道得越早,才能掌握更多的主动权不是?

便忙不迭的拉着林海略略比划了一下这事儿,因事关重大,还连带着叫上前些日子因他略有些不满所以放置了许久的许家兄弟,大家合计着将朝廷中的名字比划了一回,最后竟是一致认为皇帝也不定就会派一个自己人来程铮身边,而十分有可能叫这次党派之争中胜出的那位皇子的人无缝衔接的和程铮对上。

这结论,也是十分依据的:

首先,可以作为参考的是皇帝过往的做派。

这人向来是喜欢稳坐钓鱼台成为高高在上的那个掌控者的……自然了,坐不坐得稳且不在讨论范围之中,只说皇帝有这个喜好且在行为上表现得近乎于百折不挠,那如何这一次的就不会继续了?

且皇帝要拿出自己人也先要有个自己人能够拿得出手啊?经历了邱尚书一事儿后,便依旧有官员觉得依附皇帝这个现任的掌权者会比在三个皇子中挑选未来的那个掌权人更有稳妥感一些,也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乐意被皇帝送上前线啊?毕竟,选择不在皇子身上压宝本就是因为这一压的举动就会有超过一半的失败率,要被皇帝送到程铮身边一道成为抗击地主的最前沿,那失败或者说是被人当靶子对付的几率又会有多大?

没人会相信程铮能保得住他们,更没人会相信皇帝会出手保他们。

因此皇帝还真真不定就能派出自家的人手来。

……

其次,这事儿虽说是利国利民吧,但是站在最前线抗击敌人的战士,却不一定就会是最后能够囊括大头的赢家。

所以皇帝与其担心如何抗击,不如就抢先划拉一下抗击之后的战利品如何分配

虽说程铮这次上报的是那些个私自开发并未曾上报国家的田地,但这又仅仅是田地的问题吗?

:x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