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章:六一儿童节(1 / 2)

加入书签

咚咚起,咚咚响。

咚起咚起,咚咚响。

一阵阵有节奏的锣鼓声,由远而近。

山林中来了一支队伍,前面是一面鲜艳的红旗,后面是长长的队伍。

他们是军队吗?

不是的。

因为队伍里大部分是孩子。

他们虽然,但个个精神饱满,兴高采烈。

他们是来欢庆六一儿童节的。

这是客家人期盼已久的节日。

他们的到来,让整个山寨成了欢乐的海洋。

在我们山寨,有两件事可以欢乐。

一件事就是看电影。

每年差不多可以看一次。

看的是八大戏,年年看。

我最讨厌电影的人不断唱,没完没了地唱,一点也不好听,但他就是不停地唱。

唱得我怒火攻心,口鼻流血。

但我还是喜欢,不是说好看,而是喜欢氛围。

大家聚在一起的氛围。

大家平时不在一起,是你干你的,我干我的,基本不来往。

大街上基本不见人影,从街头走到街尾,都没有。

而我特别喜欢人多的地方,很是热闹。

现在我可以像打了鸡血一样,上蹿下跳,嬉嬉打闹,大喊大叫。

这样子很好玩。

另一个就是六一儿童节了。

那时候,不搞计划生育,可以放心生,家家户户都有五、六个孩。

每个村寨都有大量的孩。

有孩就有学堂,村村寨寨都办有学堂。

到了六一儿童节这一天,所有学堂就会派一支代表队去镇上参加比赛。

这时所有参赛队员都会穿上新衣服。

客家山寨的孩子只有过年才能穿新衣服,但他们不同。

他们是来庆祝节日的,所以必须穿新衣服。

当然,学堂不掏钱,而是家长们掏。

家长们非常愿意,因为很有面子。

学堂里有一百多个学生,去参加比赛的只有十多个人,可谓是优中选优,能去比赛,只能说明这个学生很优秀。

家长们最盼的就是自己的孩子优秀,所以再困难的家庭也愿意掏钱。

当时统一的衣服是白衬衫、黑裤子。

做衬衫布料有的确凉和白粗布二种。

的确凉耐用,但贵。

白粗布便宜,所以大家选的都是白粗布。

尽管是白粗布,但一样白,穿在身上一样光彩照人。

六一节的前夕,所有山寨学堂就列队向山镇上出发。

快到镇上,锣鼓响起来了。

大家知道一支代表队来了,都会走出家门,十分兴奋看着这支队伍。

客家人的锣鼓声是非常好听,声音宏亮,富有节奏,在空旷的山峰里回荡起来,会产生奇妙的音乐感,不亚于一场音乐会。

我们从就特别喜欢听,尤其是从孩子手上敲打出来,别有一番风味。

镇上没有旅店,所有代表队全部住在私人家里。

肯定没有这么多床铺,于是大家都睡地铺,十几个人挤在一个大厅里睡。

一个的家顿时有了人山人海的感觉,但大家都很高兴,尤其是主家最高兴。

代表队能进他家,说明他家条件好,地位高,对主家来说,是一件非常有面子的事。

面子,当今社会重要,客家人群中也是通用。

有面子的人,往往是备受人尊敬。

很快各山寨来的十几支代表队来齐了。

大街上增加了几百人,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