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24章 冰葡萄(1 / 2)

加入书签

对于北疆的土壤结构,王淑琴曾经做过一些调查。虽然地大物博,但是相对而言,真正可耕种的面积并不多,大部分都属于盐碱地和沙土。

这些土壤虽然能够改良,但是要付出的代价无疑也是巨大的。

想当初王将军入疆,带着战士们付出了多大代价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可惜某个特定年代之后,一切都停滞了。

到了现在,可耕种面积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一部分是因为沙化严重,另一部分是人员的流失,人都走了,咋可能还有人种地和放牧?

当然,被放弃的土地不可能是好地,不然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咋可能好好的土地就那么被撂荒?

不过这话也不绝对,目前内地也有了这样的趋势,很多偏远山区的人,年轻人已经逐渐去往南方沿海城市打工,家中只剩下老人和孩子。

主要是粮食的丰产让价格迅速走低,靠种地根本无法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年轻人只好去打工维持生计。

出去的时间长了,外面繁华的世界让他们已经没有在面对家乡贫穷的勇气。便由最初的出外挣钱变成了定居。

到了后世,出现了许多一个村子只有几个老人的情况。很多盖的非常好的宅子也没人住了。

这些宅子都是年轻人在外面挣到钱,回来修建好光宗耀祖的。

只是盖好之后他们才发现,他们已经回不到故乡了。不是有人不让回来,而是根本无法适应祖辈赖以生存的方式了。

他们可以吃苦,但不想下一代再过这样的日子。所以只能逃离山村,来到大城市。

虽然在大城市他们可能会受到歧视,遭遇一些不公平的待遇,但是那又怎么样呢?至少要比在家乡过得好多了。

王淑琴看到了这些事情,但是北疆不是别处,而兵团更不是普通的老百姓,她不会任由这些事情的发生!

上级之所以把她调过来主抓生产工作,就是因为看到了她在军垦城做出的巨大贡献。

虽然那是两代人努力的结果,但是很多事情是跟领头人的掌舵是分不开的。

如今吴天明已经二线了,他也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了这个在军垦城成长起来的年轻干部身上,希望她能把目前整个兵团所面临的困境改变一下。

王淑琴是个话不多的人,上任之后先是一头扎进资料堆里,开始了解各师和各团场的具体情况。

然后根据掌握的情况开始去下面巡视。她的每一次巡视都记录了大量的日记,把实际了解到的和上面汇总的做了比较,尽量让情况详实起来。

这一轮下来,耗费了大概一年多的时间。让一些人颇有微词。

要知道体制内是一个论资排辈的地方。一旦有了空缺不知道会有多少眼睛盯着呢。

那么多比王淑琴资格老,工作经验丰富的人都没能上位。结果这么一个下面来的干部就这么就职了,咋可能不被某些人记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