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73章 荣誉(1 / 2)

加入书签

其实这事王红花还真有些为难,她倒不是没有想过,而是服装班不太好开。如果开服装设计估计还能招到学生,但是那个就业去哪?

分配50个设计人员到服装厂?那个肯定不现实。如果都是学踩缝纫机,估计也招不到人。这个没办法,哪个年轻人去学那个?

至于塑料厂那边,是因为没有找到这样的老师。王红花大概查了一下,塑料是个博大精深的材料。未来在这个方面的应用会越来越广,因为这次开学太仓促,只能找到再说了。

王红花和王淑琴她们全部都要教学的。王红花教英文和俄文,这两门语言在开发区用处都很大。机器不是英文就是俄文,加上一帮子苏联专家。直接连外教都有了。

至于王淑琴和郑兰枝,只能和上面派来的老师一样,教文化课了。

王红花没有象国内一般的学校一样,把教学时间卡的很死,一律填鸭式教育。文化课基本上只占每天三分之一的时间。剩下的时间就让大家守着各种设备瞎捉摸。

她的口头禅就是,不怕你把设备搞坏,就怕你不动手。校长是一个学校的头羊,她能决定这个学校走到哪里。

学校的奖学金制度很快就被改了,那就是划定一个高分区,包括文化,专业技能,甚至体育项目都算在内。只要达到某一个分数端,学校就会给予奖学金。

这一下彻底把学生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上个学不但没有花家里钱,还挣钱回来了。这个效应产生的影响力可不仅仅是学生们中间。

哪个家长都可以在连里吹半年,要知道孩子才是家长心中分量最沉重的存在。

十个班其实也有区别,比如冶金,发动机,三个班,招收的都是高中生,他们学的东西都要深一些。

伊凡父子和谢廖沙父女经常来上课的都是给他们。其中冶金一个班,汽车发动机是两个班。其实他们有些知识别的班也会学,只是深度差一些罢了。

拐子熄火了,王红花和他把情况说明白之后,他也就没有在说啥。不过马蓉可不是个能轻易放弃的的人。

她查到了津市轻工学院有这方面的课程,就亲自去了一趟,找领导说明了来意。请求能不能派几个老师来支援一下边疆教育?

那个时代的人对于支边这种事情还是很重视的。研究一番后,决定派两个中年教师带着几个实习的学生去往技工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支边任务。

马蓉哪里会想到事情这么顺利?赶紧给王红花打电话。把情况告诉她。叫她分出一个班的学生来,成立塑料专业班。

王红花自然支持,赶在专家来之前就把一切都安排好了。而马蓉则在专家们的指导下,又采购了一些设备运回开发区。

开课之后,上课的可不只是学生,包括马蓉和厂里的一些职工,只要有时间,都会天天来上课。工厂的一些事情都放下了。

其实基建连的几个厂长当初都是赶着鸭子上架,知识量根本不够的。不过魏玉祥因为有谢廖沙父女的帮助,业务水平提高很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