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观测点(2 / 2)
第二就是定期去医院复查,看看实际的身体恢复情况和预估的是否相同,是否需要对医嘱进行调整。
投资也是一样的,之前的过程仅仅只是医生给出的医嘱,那么还需要看患者是否按照医嘱去做,以及做的效果如何。
那这些怎么看呢?就需要将大目标拆分成一个一个小目标,在不同的小目标中设置观测点,用预期的观测值和实际的情况去比较。
这么说可能有点笼统,具体举个例子:如果我判断一家上市公司正在进行市场占有率的扩张,如果一切成功,十年内市值会翻十倍。
那么就需要观察它,每一次财报中,市场占有率的情况。观察销售总额的情况,观察这些是否有增长。同时还需要观察毛利的情况,在增长的过程中,会不会因为市场占有率的扩张导致毛利率的下降?
并且结合这家上市公司相关路演中进行的说明,把这些数据进行对比。比如,如果这家上市公司采用的是打价格战的方式扩大市场占有率,那么短时间内毛利率下降也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最初的逻辑是看一家上市公司市场占有率的扩张,但一年过去,两年过去,三年过去,这一家上市公司市场占有率没有分毫的变化,那么就需要画一个问号,就需要怀疑这家上市公司是否真的在按照自己预想的在扩张市场占有率?
又或者是他实际做了,但是扩张的效果并不好。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就意味着自己之前的逻辑可能出现问题了,市场占有率是否提升就是其中设置的一个观测点。
秉承着长期主义做价值投资,一家上市公司在一段不短的时间内,通过某种有计划地经营,使得股权价值得到提升的事情,那么在这一段时间当中,一定有很多个点可以去观测,一定有很多个指标,很多个现象,可以去佐证是否沿着预定的轨迹在走。
这些观测点中有一些是可以允许有一定误差,有一定偏差的,比如十年的计划,前两年没有做出效果很正常,但第三年和第四年还没有做出效果,就多少有点问题了。
再比如,大多数有计划的商业方案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十年要求资产翻十倍,那么平均三年就应该翻一倍。
因为复利的原因,前期的偏离度可以稍微大一点,这都是可以容忍的,但是越到后期,偏离度就越应该小一点才对。
再比如,很多上市公司自己就会根据实际的经营情况,调整预计的经营策略。
比如,原本想得很好,但是经营了一段时间发现没有那么好,他就会主动降低目标。
当然,既然现实可能没有想象的好,那么同样,现实也有可能比想象的好得多,这些都是需要设置观测点去跟踪观察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