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百三十四章 能力边界(2 / 2)

加入书签

所以对于您来说,您可以直接把我等同于资金方。我叫牛志刚,毕竟你大几岁,不嫌弃的话,可以叫我一声“刚哥”。”

“刚哥。”林修然很懂事地叫了一下。

牛志刚满意地点了点头:“好了,自我介绍已经结束了,我刚刚也从材料中大致知道了你的情况,王海峰也跟我简单介绍过,你刚刚在晚宴上的表现也是有目共睹的。

破冰的事情我们就不多做了,直接开门见山地说正题吧。”

林修然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牛志刚开门见山直接道:“你觉得,以你自己的能力,和你们公司现有的配置,你能管理多少的资产?

我说的管理资产量,是指管理这部分资产的情况下,依旧能够游刃有余地进行投资运作,不耽误这部分被管理的资产增值,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客观的说,你能管理多少?或者说排除你现在正在管理的资金量,你还能管理多少?”

林修然通过刚刚的谈话,猜到了对方会开门见山,但是怎么也没有想到,对方竟然会这么直接。

每一个基金经理都至少会有一个自己熟悉的投资体系,有的会有两个三个甚至更多,但是不同的投资体系适用的市场阶段不一样,可以承载的资金数量也不一样。

每一个基金经理都希望自己管理的资金量越多越好,因为管理的资金量越多证明一个基金经理的能力越强。

但是问题就在于,有些投资体系就是比较小众的,承载的资金量就不是很大。

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是应该明白自己可以承载的资金量上限在哪里的。

而且就像刚刚牛志刚说的那样,这个资金量的上限,不是能够管理的极限,而是能够管理还能保证自己游刃有余的极限。

管理的同时还能保证自己管理的资产收益稳定增长的极限。

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在哪里,这才是一个合格的基金经理应该具备的素质。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市场中的一些基金经理会突然进行大比例分红,或者突然不再售卖基金了,就是这个原因。

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管理能力快要到达极限了,而且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同样的投资体系管理能力的上限都是不一样的。

遇到适合的行情可以多管理一些,遇到不适合的行情就只能少管理一些。

牛志刚询问这个问题的目的,在林修然看来有两层意思,一是要看一看自己的反应,看看自己究竟有没有认清自己能力的边界。

第二就是在自己有能力边界的情况下,看一看自己的能力边界到底在哪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