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0章 立后(1 / 2)

加入书签

听到这话的德康皇帝有些猝不及防。

这些年,大臣和皇太后好像从来没有对自己提过此类话题。

原因嘛,当然是因为事太多!

德康皇帝刚继位时才14岁,那时候根本不合适提。

两年种田之后,接着就是三省之战,再之后的北方春雨计划,还有统一之战接踵而来。

皇太后和有眼力劲的大臣都碍于国之大事,不好向皇帝建议。

现在,帝国一统,四海升平,皇帝也该立后了。

再不济也要选妃!

按德康皇帝现在的年纪,已经算“大龄青年”了。

特别是在皇家,因为关乎到皇家子嗣和皇位继承问题,皇帝的婚姻往往都很提前。

皇太后能忍到现在才说,也算够可以了。

想清楚这些,德康皇帝也不再意外。

是啊~为了帝国的稳定,自己必须要把此事提上议程。

皇室婚姻,几乎不能自己做主,这里说的是不像后世自己去谈个恋爱什么的。

都是下一个选妃意向的诏书,然后大臣们会把人选送上来。

之后就是皇帝自己选,但这也只针对妃子。

选妃选貌,立后立贤。

妃子可以按皇帝自己的性子来,但皇后就要皇帝和大臣及皇太后商量才能册封。

“儿臣明白,也请母后帮儿臣斟酌一二。”

德康皇帝马上向郑淑薇回复道。

皇帝也算光棍,反正自己也没合适的人选,还不如让皇太后和臣子们自行操办。

至于会不会出现“外戚”或者其他历史上乱七八糟的事?

德康皇帝表示,外挂的个人神话又不是说着玩的。

只要注意下一代不要出现“石头砸脚”就成。

看到皇帝赞同,并很给面子的让自己负责。

皇太后郑淑薇欣慰的点点头。

德康八年1八9八年4月16日,德康皇帝立后选妃的消息传遍整个帝国。

按照规矩,帝国各行省都有1~2个名额。

行省总政令负责初步海选,之后汇集起来进入帝都。

接着由皇太后和大臣把关,再筛选出一批人送到皇帝面前。

德康皇帝在帝国的威望,完全就是皇帝老大天老二。

所以消息一传出来,各行省的大佬开始忙碌起来。

名额是公平的,不是说普通人家的女子就不可以。biνne

只要肤容貌美,仪态端庄也可以入选。

但民间女子肤容貌美有,仪态端庄就很难做到。

仪态这东西,完全就是气质的体现。

这需要知书达理,通良淑贤!

可民间百姓有多少人家能做到让女子达到这一步?很少很少。

只有富裕官宦之家的女子,才有机会在家读书写字,而不用为了柴米油盐烦恼。

所以,除了开国皇帝的皇后可能来自民间,后续的皇后,几乎出自宦官巨富之家。

别说什么某某皇后来自民间的话。

就连刘宏的何皇后,虽说是屠夫之家出身,但你也不想想,那个时代能杀猪的哪个不是当地巨富?

不然能有钱财贿赂十常侍把何皇后送入宫中?

皇帝选妃的事,地方上忙忙碌碌三个月,终于把247人送入了帝都。

接下来,内和礼部开始筛选,皇太后也偶尔出席一下。

最终,有56人留了下来。

内首辅杨潇,屁颠颠的把这些人的照片递给皇帝初选。

看着嘴都笑歪的杨潇,德康皇帝疑惑的接过人选资料。

看完他才明白,杨潇的小孙女杨博雅赫然在列。

而且,皇太后和众位大臣在初选之时都比较看好杨博雅。

这杨博雅也确实长的国色天姿,反正德康皇帝看完56人的照片,就她最好看!

这个时代可没有“照骗”一说。

关键是,杨博雅还饱读诗书,刚从帝都大学毕业。

帝都大学那是人精的汇集地,每年只在全国录取3000人左右。

能考进帝都大学的,无不是帝国的天之骄子!

帝国朝堂,三分之一的人都来自这所大学,还有很大一部分进入工部兵械司工作。

皇帝看完照片也没矫情,既然选出来了全都见见呗。

这些女子通过初选,全部都在内宫由太监或者宫中的老宫女培训宫廷礼仪。

很快,一群莺莺燕燕,被李位带着来到了皇帝的面前。

不得不说质量真滴不错,所有人放出去都是名震一方的美女。

德康皇帝也不露怯,都穿越这么多年了,早就习惯了这些“封建荼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