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8章 魂兮归来兮~(1 / 2)

加入书签

当然,朝廷不可能不知道李朝要进京的消息。

不等勇烈王请示,锦衣卫那边就先行一步把消息传给了德康皇帝。

德康皇帝也是觉得好笑,历朝历代的封疆大吏,一生都在避免进入京城枢纽。

就怕皇帝来一个“杯酒释兵权”,这算好的了,多数情况下要么刀斧手伺候,要么就是一个“莫须有”。

李朝倒好,巴巴的自己要求进京!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这忠义公一脉确实是帝国的死忠铁杆。

“好啦,忠义公在缅甸宣抚司对抗法夷,维持帝国的威严。”

“朕怎么可能怪罪于你呢?”

几人寒暄一阵后,皇帝带头整理衣冠。

勇烈王也一脸严肃的转向车厢。

立正站好的他,抽出指挥刀立于胸前大喊道:

“魂兮归来~回家咯!”

早在一旁准备的士兵慢慢的拉开车厢门,动作轻缓且庄重。

随着车厢门拉开,车厢内早已站好了一排排军官。

这些人都是千户长,他们胸前用白布绑着一个牌位,千户长双手郑重的托起底座。

哗啦啦,千户长们走着正步从早已准备好的临时台阶上走下车厢,人人都是昂首挺胸,步履坚定。

只见牌位上用金漆写着:

第贰军第壹卫叁旗肆千户阵亡将士之灵位。

每个牌位详细写上了部队编号。

这些都是此次出征缅甸宣抚司而为国捐躯的士兵灵位。

按帝国传统,每次战争结束后,各个部队按千户编制雕刻自己阵亡战友的总灵位。

这些灵位,会被抬进英灵殿,并放置在祭祀殿享受帝国的供奉。

而详细到个人的灵位,则由自己的战友随身携带,之后会放置于英灵殿后面的墓葬区。

这个传统,从兴武开国伊始,中途哪怕任何一任皇帝都不敢改变,就算你是草包皇帝,也要参与每一次阵亡灵位的迎接祭祀工作。

所以,英灵殿的规模一直在扩大,安放灵位的祭祀殿已经建立了几十个。

这里也成为了帝国最大的祭祀墓葬群,比皇陵区还要大!

“天子躬身~众人跪迎!”

等到身背灵位的几千名千户官在站台列队后,勇烈王举着军刀继续大喊。

话音一落,除了皇帝微微躬身后,后面站立的大臣呼啦啦跪倒一片。

而负责警戒站岗的帝国士兵,则是双手握枪,并举在胸前行注目礼。

皇帝三鞠躬,而跪迎的众臣则是三叩九拜。

接下来,勇烈王要带着众人把将士灵位抬入英灵殿。

刷~刷~刷~

勇烈王斜放军刀走在第一位,而身后则是齐刷刷走着正步的千户长们。

最后才是皇帝和众位大臣。

他们要走出车站,穿过帝都来到位于九里山的英灵殿。

这个过程全程都要走着去,不准借助任何交通工具。

当然了,为了皇帝的安全,这个环节并不需要皇帝出面。

他只要提前去英灵殿等着就行了。

德康皇帝也不矫情,由龙卫护着进了小汽车先行一步。

不是皇帝不尊重为国牺牲的将士,真要皇帝一同走在帝国的大街上,那还不乱了套。

车站外的百姓早已自觉让出了一条道路,沿路都有士兵站岗维持秩序。

看着庄重的队伍,和那一排排灵位。

百姓们纷纷跪倒在地低头表示尊敬。

直到面前的队列远去,百姓才又重新站起来。

人群中的前排,多数都是阵亡将士的家属。

一名被搀扶着,坚持跪迎起身的老者看向送灵队伍。

“好好好!我家小三子没有辱没李家门风。”

一旁搀扶的年轻人也是一脸的骄傲。

可在这骄傲的面容下却难掩悲伤。

自家的儿子、孙子或者丈夫为国出征战死疆场,就算帝国事后再怎么优待也无法抹去逝去亲人的悲伤。

“孩他爹,你就放心去吧,我一定把雄秉和雄祁抚养长大的。”

一名妇人身后背着一个大一点奶娃,胸前抱着一个更小的孩子一脸悲痛。

这些亲属遍布帝国,都是朝廷提前接来帝都的。

关于烈士遗孤的抚养工作,朝廷也会大包大揽,直到1八岁成年。

这期间所有的生活、学习的费用都由兵部伤殁司出。

九里山隔着帝都火车站不算远,步行3个多小时,勇烈王的送灵队伍来到了英灵殿外。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勇烈王扯着嗓子喊道。

早已在英灵殿恭候的礼部大奉常带着一众工作人员,开始指引千户长们把灵位安放在94号祭祀殿。

大奉常是负责祭祀的官职,帝国大奉常可以说是最忙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