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6章 针对新领土的规划(1 / 2)

加入书签

战争全面结束的消息,通过朝廷邸报遍传四方。

帝国民众欢天喜地,多少年了,帝国没有像今天一样强大且富饶。

老百姓纷纷脱下便服,换上只有节日才会穿的汉服。

百姓便服也是汉服,只不过为了方便干活,是短打粗布式。

而节日所穿服饰当然豪华多了,单一个颜色就很艳丽,

条件好一点家庭甚至是丝绸制。

当然,德康皇帝的国内威望进一步提高!

此时待在宫中的周永琪点开了长久没有关注的外挂面板。

宿主:周永琪

年龄:21岁

执掌帝国:明秦帝国

帝国领土:229663万平方公里

帝国人口:49亿

帝国权柄:一等列强前列

模块1:名望(赫赫有名)

国内:个人神话(+670/1000000)

国外:赫赫有名(+1146/10000)

模块3:主线任务——称霸寰宇(完成度5)

阶段任务——重整帝国(完成度100)

“未命名主义:国家轻工业发展加速40,重工业发展加速70,国内反对思潮减少20,商业贸易发展30,工业建设加速20,民用商品类研发能力增加50,战争装备研发能力增加30,国家基础建设增加30,军队韧性增加50。”

看着面板上,帝国领土暴涨的数据,德康皇帝开心的笑了。

一次战争帝国领土翻了近一倍!

吞并澳大利亚769万平方公里,马来亚33万平方公里,九州岛379万平方公里。

还有2997万平方公里的菲律宾!

至于夏威夷、琉球等小岛直接可以忽略不计。

这些地方,德康皇帝都是要当做本土经营的。

对了,英属印度的三个邦,总计59万平方公里的地盘也在帝国手中。

不过这地方,德康皇帝准备当做一个模范,或者说诱饵。

一个会毒死牛牛的诱饵。

而东南亚朝贡体系也基本恢复,暹罗已经遣使准备进入帝都。

赵越本来就是帝国扶植的小弟,只有越南还在高卢鸡手中。

针对新加入帝国的领土,皇帝和众臣已经商讨出了一个方案。

原来庞大的吕宋宣抚司一分为二,马来亚成立旧港宣抚司,菲律宾成立吕宋宣抚司。

旧港宣抚司小很多,因为印度尼西亚还在荷兰豆手中。

不是皇帝不想拿下这里,而是荷兰豆不给机会啊。

人家在战争发生的时候,就义正严辞的表示绝对中立。

帝国攻陷马来亚以后,“马来之虎”张启故意向海峡对岸的荷属印尼,展开了一些挑衅动作,但荷兰豆忍得住,硬是没有过激回应。

甚至有些陪着笑脸,也难为它了,不忍怎么办?

东南亚孤零零只剩荷兰豆一家还杵在这里,放眼四周,尽是帝国疆土。

说白了,要想在人家的势力范围内混,你不忍不陪笑怎么可能。

加之帝国接连胜利,从牛牛身上割下了澳大利亚这块牛里脊。

完全够帝国吃上几十年了,德康皇帝也就暂时放弃了对荷属印尼的窥探。

澳大利亚被帝国重新命名罗娑斯洲。

这个名字也是古代中国对澳洲的称呼,是的,第一个发现澳洲的是中国人。

汪大渊,字焕章,南昌人,元朝中后期民间航海家。

1330年,汪大渊第一次从泉州搭乘商船出海远航,

历经海南岛、占城、马六甲、爪哇、苏门答腊、缅甸、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横渡地中海到摩洛哥,再回到埃及,

出红海到索马里、莫桑比克,横渡印度洋回到斯里兰卡、苏门答腊、爪哇,经澳洲到加里曼丹、菲律宾返回泉州,前后历时5年。

1337年,汪大渊第二次从泉州远航,

历经南洋群岛、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地中海、非洲的莫桑比克海峡及澳大利亚各地,1339年返回泉州。

每到一地,汪大渊都留下当地地理、政治与风土人情等较为详细的记载,第二次回国之后,汪大渊将其整理成《岛夷志》一书,之后再未出海。

由于元末战乱,《岛夷志》一书大部分散失,明朝后终于失传,但后人根据《岛夷志》节录而成《岛夷志略》却流传了下来。

《岛夷志略》节选了100条,其中99条为其亲历,涉及国家和地区达220余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