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一十二章,研习生命系魔法(2 / 2)

加入书签

那么……现在我应该做的是……

在书房内,亚伦取出了一根被厚厚亚麻布包裹的棍状物。

即使已经被亚麻布包得严严实实,使用粗麻绳捆紧并被苏伦牧师祝福的链子绑住,这跟棍状物依然在肉眼可见中冒出缕缕恶怨,浓稠的黑色烟雾已经把亚麻布许多地方彻底染黑腐蚀。

这东西,就是那位大师级德鲁尹,大地行者罗多克留给亚伦的遗物“枯木法杖”。

亚伦将法杖放到架子上,他徒手解开了锁链、粗麻绳,翻开亚麻布。

枯木法杖上腐蚀的魔力和满怀着诅咒的恶怨立即扑到亚伦的脸上,黑色烟雾也化作疯狂狰狞的人影,直取亚伦胸膛!

“滚!”

亚伦轻描澹写地吐出一个词语,他双目凝神,混沌八芒星徽记在他天蓝色的双眼中闪现。

横跨宇宙的混沌威能偶露真嵘。

“休~休~休休休休!”枯木法杖的魔力和恶怨就像是见到了什么极端可怕的东西一样立即缩回法杖内,这根通体漆黑,只在顶端有一颗颅骨的极珍稀魔法物品在架子上瑟瑟发抖。

就连黑色烟雾化成的人影也立即做出求饶的手势和表情,见亚伦没打算动手,它立即缩回法杖中。

枯木法杖终于平静了,至少在亚伦的视线中,它再无动静。

这玩意,还想腐蚀我这个混沌之子是吧?

亚伦无语地吐槽。

从来都只有混沌腐蚀别人的道理,哪有别的东西腐蚀混沌的道理?

懂不懂四个好哥哥的含金量啊?大地行者?

把手放在枯木法杖的表面,亚伦将自己的魔力探入法杖中,感受着法杖里蕴含的知识和力量,当然还有大地行者罗多克的怨念。

只能说,人真的是一种很复杂的动物。

大地行者罗多克留下的这把枯木法杖就是例子。

这把法杖中留下了大地行者无穷无尽的憎恨和怨念,他很恨,他恨一切凡人生物,他恨科米尔人,恨人类,恨所有破坏大自然的人,他巴不得将国度凡人都杀光,让世界回归原始形态的美好。

可法杖中也饱含着爱和希望,罗多克对小树的爱,他最后的执念——将这把法杖送回胡雷克森林。

法杖中满怀着罗多克那已经开始堕落和腐化的魔力。

法杖中却也饱含着罗多克的所有智慧、关于德鲁尹知识、他的学识等全套完整传承,里面详细地讲述了德鲁尹之道中大地结社道途。

创立大地结社的智者们守护着远古的知识与各种传统仪式。

大地结社的德鲁尹们聚集在神树之环下或石阵之中,他们用德鲁尹语低声交流,传递着原初的秘密。结社中最睿智的成员地位尊贵,他们如教团的首席祭司一样维护着上古誓约,并为其领导下的众人传道解惑。

作为结社的一员,大地结社的仪式与德鲁尹建立起神秘的连接,使德鲁尹的魔力受到大地的影响。

所以说大地行者罗多克让亚伦拿着法杖到底是想害他,还是想让他送回法杖,亦或者是让他得到自己的德鲁尹传承,他数十年的智慧学识?

好像都有,又好像都不想。

所以人真的是很复杂的生物。

亚伦前世读网文时,往往就会设想所有人都是“纯理性动物”,又叫“真空球形人”,在上帝视角下替人物计算了当时的最佳选择后,就立即指责书中人物为何不这么选。但其实当真的身陷事件中时,能够保持绝对理性的人少之又少。

罗多克就是这样的情况,他是来唤醒蛇人的,可遇到蛇人把他当成同伙,他又毫不犹豫地协助亚伦力战而死,当他弥留之际时,大地行者大概是又想报复亚伦、又想送回法杖,还舍不得自己的一身魔力和知识。

最后枯木法杖就成了这个怪样子。

但亚伦却从枯木法杖上找到了来自大地行者与自然之道的契约。

他将手按在了契约上,混沌魔力顺着法杖上的契约开始联通自然法则。

亚伦打算通过这种方式修习德鲁尹的施法之道,并通过与自然的链接沟通生命之风。

他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他打算试一下。

果然,随着亚伦对着枯木法杖注入魔力,他开始感觉到世界变得不一样了。

魔力,染上了色彩。

绿色,好多的绿色,越来越多的绿色!

他感觉到了绿油油的能量环绕在世界的每一处,那是自然的力量,那是大自然的法则之力,那是构成世界本源的源力。

无论是极地、海岸、荒漠、森林、草原、山地、沼泽、幽暗地域,大自然的力量无处不在,大自然的法则睥睨万物。

万物皆有序,环世界游移。

自然之力构成了生命的循环,生生世世无尽轮回。

自然之力有时很强大,比如夏季的林海,涨潮的海洋。

自然之力有时也不那么强大,比如冬季的草原,人类的农田。

亚伦寻找着自然之力的脉络,他将自己的魔力演化为生命之力,顺着自然的法则,感受着德鲁尹运行魔法的逻辑。

他感觉到了,属于他的自然之力运行更像是降雨,它特别容易被水流吸引,遍洒大地后汇集成充盈着生命能量的池塘或漩涡,最终像不受物理定律控制的绿色河流一样流过大地,滋养流域内的所有动植物。

只有亚伦才能看到这种景象。

万物有灵。

在亚伦意志下,枯木法杖中充满着恶怨和腐化的魔力改变了,黑色褪去化作翠绿之风,魔法能量被他凝练成型化作涓涓细流,环绕着他的手指旋转。

这东西名为生命之水——纪伦。

一个崭新的世界在亚伦的眼前打开。

生命系魔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