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39章 派兵(1 / 2)

加入书签

大明国京师,紫禁城养心殿。

已经是晚上亥正时分,宣德皇帝朱瞻基仍旧一个人坐在龙案前翻看书信。

他小声念道:“太祖创大明基业,太宗雄才大略。皇兄守成,实不可取。期汝继太宗之宏志,行皇兄之仁德,开一代盛世,为万世君王表率,则社稷幸甚、百姓幸甚。”

这段话正是当年其父仁宗殡天、他秘密离开南京赶赴京师即位时,四叔朱高爔给他的“锦囊密信”中所写。

信中预言了汉王朱高煦谋反,他因此预作安作,轻松将朱高煦囚禁,大明终于安然渡过皇权交接的危险期。

太宗(朱棣)、仁宗(朱高炽)和四叔朱高燨给他留下的,是一个家底雄厚、边疆稳固、科技昌明的大明。

如今北京已经成了北方的经济中心,大量塞外部众,还有朝鲜、西域的民众不远万里来此移民定居,工商百业兴旺发达。

松江府小官镇人口高达四百余万,海外贸易异常发达,大明国的进出口贸易有一半要在松江集散,大明岁入的四成来源于此,名副其实的大明第一城。

世界各地的人们汇聚于此,或卷发黑肤、或红发碧眼、或通体蒙纱的他国民众在此逛街、购物、定居,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浙江宁波、福建泉州、广东广州都建起了大型货柜码头,往来西洋的商船络绎不绝。这些港口通过长途有轨马车与两京十三省紧密联系在一起,工农商贸蓬勃发展,大明府库充盈。biνne

《大明日报》、《锦绣日报》、《詹事快报》和不少商业报纸已经在全国发行,南京和小官镇两地的股票行情不出三天,便能到达大明各省主要城市。

大明的新式火枪大炮陈兵边境,伞兵营日日在空中巡逻,强悍的蒙古诸部轻易不敢袭扰,更别说组织进攻了。

宣德皇帝即位五年余,大明大有四海升平、河晏海清的盛世气象。

“四叔,不知道侄儿算不算是开一代盛世了?”他喃喃自语,眼角还有些湿润。

咯吱,大殿的门被推开一条缝,当值小太监挤了进来,上前低首报告:“陛下,首辅杨士奇求见?”

“这么晚了求见,定有急事,快请他进来。”

杨士奇进来简单行了礼,立即呈上一封奏折:“陛下请看!”

宣德皇帝打开一看,字迹有些熟悉:“旧港宣慰司上呈的奏折?朕记得册封旧港宣慰使,还是永乐五年前后的事,距今已有二十多年了。除了遣使纳贡朝见,这应该是他们第一回写奏折来吧?”

“不,大约七年前,上一任旧港宣慰使施进卿去世,他的儿子施济孙曾上奏,要求承袭父职,朝廷同意了,还派人送去了新的册宝印信和官服。”

宣德皇帝看了看,厚厚的一沓纸,便不想看下去,将奏折放下,说道:“老,还是你来说,朕听听。”

“这回还是施济孙来信,说满者伯夷想要吞并旧港,期望朝廷出兵前往解决纷争。”

宣德皇帝等了一会儿,见杨士奇不说话,问道:“没了?”

“没了?”

“这就没了?可是这奏折这么长!”

杨士奇解释道:

“这正是臣深夜觐见陛下的原因。写这奏折的人,为了说动朝廷出兵,详细分析了当前爪哇岛诸国的局势。”

“满剌加国处在西洋主航道上,郑和在那里建城设仓、转运货物。”

“旧港虽不在主航道上,却紧靠满剌加,除了两任宣慰司是汉人,当地华人颇多,有天然良港可用于停靠给养、躲避风浪,商贸很是发达。”

“至于满者伯夷,在爪哇岛上地盘最大、国力也最强盛。该国也是我大明册封的海外宣慰司之一,现任宣慰使是维克拉玛法哈纳,野心极大,一直想吞并满剌加和旧港。”

“这是为何?”

“扩张国土,称霸一方,古今中外,做君王的概不以此为志。自我大明下西洋后,满剌加受益最大,三佛齐因华人众多,商贸因此也兴起,这个维克是眼红了。旧港最弱,先吞并了它,既满足了称霸的野心,也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商贸利益,后续再收拾满剌加。”

“老一针见血。”

“哪里是我说的,是写这个奏折的人说的。”

“哦?”宣德皇帝来了兴致,重新打开奏折仔细看了几页,“这是这是四叔的笔迹?朱希奏折中提到的这个自称大明巡察使的朱希,就是朕的四叔吧?”

“正是!”

宣德皇帝哽咽了:“先帝和朕受了四叔天大的恩情,他却被迫远走他乡,到底还是先帝与朕负了他。”

“陛下不必难过,如今他远在爪哇,以臣的看法,倒是正好可以帮助陛下稳定南洋局势。”

“老的想法是?”

“嗐,还要老臣想什么?四皇叔在奏折中都说了。大明对蒙古诸部的国策,又拉又打、牵扯制衡,正可以用来稳定南洋局势。不让任何一家做大。做大,必为大明之患。南洋稳定,我大明与西洋、南洋的航路畅通,大明的国威可以远扬,朝廷的岁入也会日益增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