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放肆,官体何在?(1 / 2)
众官员都吃了一惊,回头去看,原来是高希的怒喝声,皆气不打一处来,正想怒骂高希,再一看前面一同走来的太子朱高炽和首辅杨士奇,不能失了官体,便都压住了火气。
那位诘问夏元吉的言官先是吃了一惊,却实在憋不住,呛声道:“既然我等奉旨在此论辩,如何就不能议一议天火烧殿的事?高大人你虽贵为侯爷,却也不能让人不说话吧?”
“谁不让你说话了?若真不让你说话,你还能在这里强词夺理地诡辩吗?”高希一点也不谦恭,直接怼了回去。
然后又质问道:“你没听清圣上的口谕吗,还是故意要抗旨?圣上是让众臣子来此讨论过往施政有何过失,迁都到底有何利弊,何时让你讨论天火烧殿的事了?你说!”
“呃这”那位言官语塞,那些反对迁都派的臣子也都哑了火。
永乐皇帝的口谕是当众宣布的,高希的陈述是对的。如果这时候有人一定要讨论“天火烧殿”,说严重一点,这就是抗旨不遵,是大罪。
现场一片沉默,但对立的情绪谁都可以感受到。
“陛下有旨意,诸位同僚听旨。”杨士奇高声说完,然后示意高希宣读圣旨。
“圣旨,《禁谤讪赦》,赦曰:书生也,昧大计”
这样标题,这样的开头,还用往下听吗?反对迁都派的臣子们心中窝着火。biνne
“议朕施政之得失,朕洗耳纳之。借议政之名,行讪谤迁都之实,禁之,朕亦不姑息。有干犯谤讪者,不赦,交法司严加议处。户部主事萧仪为鉴。钦此。”
这道圣旨的意思很明确,你们这些臣子可以讨论永乐皇帝过往施政到底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但绝不允许再发表反对“都城北迁”的言论,否则被赐白绫的萧仪就是你们的榜样。
“太子殿下,杨老,我等有话要说。”这是陈敬宗和李时勉两位有份量的言官,抢着想表达不同的意见。
杨士奇却一抬手,做了一个“不要说话”的手势,陈、李二人只能忍住。
众官员心中好奇,已经下了一道“禁谤讪”不让人反对的圣旨了,皇帝老子还准备要干什么?
高希又展开了一道诏书:“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詹事府左中允、翰林侍读邹缉,升任詹事府左庶子、翰林侍讲。翰林院侍讲罗汝敬,升监察御史。钦此。”
轰,这一下就炸了锅!永乐皇帝这一手玩得。
邹缉和罗汝敬二人和萧仪一样,都发表了批评永乐皇帝治政得失的言论,境遇却完全不同,萧仪被赐死,而邹、罗二人却在这个非常时刻升了官。
没别的原因,永乐皇帝就是要让官员们明白,批评“朕之得失”可以,批评“都城北迁”就万万不能。
再有,这也是为了彰显永乐皇帝“虚心”纳谏的帝王心胸和气量。
永乐皇帝虽为一代雄主,但好大喜功、乾纲独断的性子,一辈子也不会改,他怎么可能真的虚心纳谏。他只不过是,又想要面子,又想要里子。
“邹缉、罗汝敬,”监察御史何忠再也忍不住了,他带头跳了起来,指着邹罗二人骂道:“原来真正的小人是你们二人。你们看似忠谏直言,实则以议论国政得失掩盖都城北迁之害,以此为进身之阶。我们诸位大人,我们都被这两个小人骗了。”
反对迁都的官员随之指着邹罗二人就是一顿排山倒海的咒骂。
在他们看来,邹罗二人要比高希可恶多了。高希支持永乐皇帝迁都,那是一心贯之,从不遮掩,行事作派光明磊落。邹罗二人却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啊!
从圣上下《奉天殿灾修省求言赦》才几天啊,这二人就升了官,肯定其中有猫腻。说不定,这二人就是圣上的人呢!
邹缉、罗汝敬呆在原地好半天,没想到他俩带头批圣上,反而升了官,这并不是他们的本意。
现在倒好,他们被永乐皇帝直接拉过去,和“反对迁都派”官员严重对立起来。
“诸位同僚请听我请听请听我二人解释!”
他二人扯着嗓子喊了半天,想为自己辨白,哪里有人听他们的,只有骂声不绝于耳。
“放肆!”太子朱高炽高声怒斥。
叫骂声小了一些,但一会儿又大了起来。
反对迁都的官员已经想好了,既然已经闹到这个地步,六部大小官员都来了,其中还有许多朝廷重臣,他们带着“法不责众”的心理,准备大闹一场,定要逼得永乐皇帝回迁都城不可。
“放肆,官体何在?”杨士奇上前两步,怒视着众官员,声音虽然低沉,却极有威信与威严,官员们的声音终于低了下去。
高希却不动声色,居然带着轻松的微笑,像事不关己的看客一样注视着这一切。
何忠上前向朱高炽和杨士奇略一施礼,说道:“殿下、老,我们这些同僚就想问,您二人是支持迁都还是反对迁都?北平城这么大,天火为什么偏偏就只烧了皇城里最重要的三殿?这难道不是上天在警示吗?都城北迁、新都营建工程长达十数年,耗费国帑难以计数,难道民生艰困竟然与此无关?”
“呃”朱高炽和杨士奇语塞,这些问题都太敏感了。
他们二人的身份和地位太微妙了,不可以轻易表态。一旦表态,肯定要将事件更加复杂化,甚至火上浇油,尽管他们二人内心其实赞同反对派的意见。
“呵呵,看来太子殿下和杨老身居高位已经不敢表态了。秉持做臣子的忠心,对大明子民的良心,说一声北迁错了,有这么难吗?”何忠这是在做“道德绑架”,朱高炽和杨士奇面露尴尬。
突然,宣读完圣旨后始终未发一言的高希脸色一沉,大手一挥,一帮亲军卫将官就威风凌凌地冲了过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