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94章 单枪匹马入山寨(1 / 2)

加入书签

“侯爷的爵号是‘镇寇侯’,先有千里奔袭瓦剌忽兰忽失温,后有松江金山卫大捷、辽东望海埚大捷。侯爷你的爵号并非浪得虚名。你有话要说,我自然要听。请!”

柳升这番话,意思上是自谦的,但他的语气却是“姑且听之”。

“唐赛儿虽为女流,却不可小觑。若将军与她打交道,千万要小心,不可轻信她的话,否则悔之晚矣。”

高希是好意,但在柳升听来,这是侮辱他的智商和职业。

我打了半辈子仗了,还要你来教我该怎么做?

“侯爷,管好你的伞兵营,照看好皇太孙殿下,还有你的儿子,别让他们从天上掉下来。”

柳升沉着脸说完话,对着高希匆匆一抱拳,然后双手一拽缰绳,挥手重重的一鞭。

马儿吃痛,“嗷”的一声窜了出去,扬起一阵红尘。

山东蒲台县城往南二百里,有一座山,名唤卸石寨。

此山并不算高,八百米不到。也不算大,大约一点五平方公里。

这座山的妙处在于,地势险峻,四周都是悬崖峭壁,而山势又自然形成东南西北四个制高点,每个制高点都天然形成一个小寨。

出入卸石寨,只有两条小道盘山梯道可走。

只要扼守住这两条险要小道,要想攻下卸石寨,比登天还难。

不用多说,这卸石寨易守难攻,是长期盘踞与官府周旋的好地方。

唐赛儿的起义大本营,就设在此地,而不是蒲台县城。

这天风和日丽,艳阳高照,将整个卸石寨照得苍翠欲滴。

卸石寨山脚下出现一个年轻人,身材高大,相貌英俊,约莫三十不到的样子。

他头戴斗笠,身着青布小袄,脚踩草鞋,背着一个小布包袱,慢慢悠悠向山腰走去。

山路上几乎看不到人,他走了一程,却听到山上传来歌声。

“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零在外头。”

这是宋代时,不知道哪位文人写的,说的是天下百姓苦乐不均,有人快快乐乐,有人却过着衣不遮体、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如今到了所谓的“永乐盛世”,这宋代的民谣却依旧在传唱。

“唉,”年轻人叹了一口气。

过了一会儿,一个唱着歌的樵夫挑着一担柴下山来。

年轻人上前作揖:“大哥,我要上山去,能否告诉我如何走才快一些。”

樵夫停了歌声,看了年轻人两眼:“你要上山做什么?”

“去拜会佛母,求他救黎民苍生。”

“哦”樵夫有些吃惊,眼神警觉起来,“你到底是何人?敢一个人上山拜会佛母。”

“大哥,实不相瞒,我是朝廷派来的招抚使高希,要上山拜会佛母,表达圣上安抚山东百姓的诚意。”

“啊!招抚使?”樵夫吓了一跳,往山路前后看仔细张望了一下,确定无人。

“我不管你是不是招抚使,见你面善、为人谦和,我劝你还是赶快下山吧!”

“这是为何?”

“朝廷压榨我蒲台、青州一带的百姓太久了,老百姓的日子过不下去,才跟着佛母造反,佛母给了我们好日子过。老百姓们恨透了官府,你现在独自一人上山,不是去送死吗?你见不到佛母不说,还会被人抓了,扔进深山。”

“多谢大哥好意,我若不上山,做这个招抚使做什么。我必须要上山,否则朝廷的大军一到,死的还是山东的百姓。”高希面有忧色。

樵夫见高希态度坚决,便说道:“但愿朝廷是真心对百姓好,否则与朝廷作对,总不是个办法。”

“正是。”

“你记住了,过了半山腰,就有暗桩盘查过往行人,需要对上暗号才能上山。你过来,我告诉你。”

樵夫轻声将暗号告诉了高希,高希再三拜谢,樵夫挑起担子,匆匆下山去了。

果然行到山腰,突然从道旁钻出两个粗壮的汉子,手中握着各握着一柄砍柴的大刀。

一个汉子大喝一声:“站住!天高皇帝远。”然后瞪着眼看着他,手中的刀却做出了攻击的姿势,怕是高希一旦说错,就要挥刀砍过来。

“民少相公多。”高希高声回道。

“过去吧!”两人说完,又一猫腰钻回山道边的密林中去了。

“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这也是一首民谣中的词,出自元代,同样是无名氏所写。

后面还有两句,“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过后面关卡的时候还要用。

唐赛儿用这样的反官府的民谣做暗号,显然对官府愤怒已极。

按照樵夫的提示,快到山顶的时候,高希看到两个汉子已经横挡在梯道中间,面色冷峻。

“一日三遍打。”一个汉子唱喝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