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84章 父皇开恩(1 / 2)

加入书签

“他退不退兵都没关系?不退兵也很好,让他们互相打一打,对我们大明也有利,正好用上太子刚才所说‘平衡草原各方力量’。”

“所以,兵可以派,但怎么个派法也有讲究。”

高希说完,故作神秘地笑了笑,停了话头,拿起一块宫廷糕点吃了起来。

“炽儿,你现在应该明白希哥儿的用意的吧!要平衡各方力量,最好不要我们帮着哪一方去打哪一方,而是要让他们自己先打,这样才对大明最有利,他们都将有求于大明。”永乐皇帝说道。

朱高炽听懂了,也笑了起来:“所以军队要派,但行进的速度可以慢一点,到了忽兰卫和玉龙卫,也不要急着出兵打仗,先派人去和阿鲁台谈判,不听话再打不迟。”

“嗯,对,就是这个意思。”高希喝了一口茶,将嘴里的点心沫子都冲了下去,又说道:“不过,能谈拢的,最好不用打的,如此瓦剌和鞑靼的士兵、百姓都可以少死一些。”

“不过,阿鲁台此人野心不小,瓦剌部只是现在弱,这两个部族哪一个强了,都不会太平。此次派兵去忽兰卫和玉龙卫,要争取谈,也要立足打。”永乐皇帝定下调子。

说到要打仗,朱高炽心中一动。

“自父皇登基以来,父皇数次带兵出征,而朝中能征善战的武将多已老迈或故去。儿臣屈指数数,尚健在的有安远侯柳升、丰城侯李彬、封宁伯陈懋。”

“只是陈懋要镇守宁夏,不可轻动。李彬已经年近六十。柳升此人颇为自傲,常有骄色,难堪大用。”

高希听了说道:“陛下,若无良将,臣愿带兵出征。”

“不行,北京营建、南京诸部衙门搬迁,事务繁巨,朕需要你协助处理。你还是赶快将举办东厂的章程赶快弄出来,不可拖延。”永乐皇帝一口否定了高希的建议。

在迁都这件事上,高希旗帜鲜明地支持他,这很难得。

虽然他已经下诏改顺天为北京、应天为南京,但他也知道群臣绝不会就此罢休。他需要高希这个首任东厂指挥使,用东厂来挟制迁都反对派的力量。

朱高炽突然跪起来磕头说道:“父皇,儿臣想请父皇开恩,赦免二弟三弟犯上之罪,一来可解我们兄弟间的仇怨,二来二弟高煦是不可多得的战将,或可大用。”

“殿下,恕我直言。汉庶人(指废汉王朱高煦)以前是如何害你的,你都忘了?若今日你是阶下囚,他绝无可能念手足之情来救你。”高希说道。

“住嘴!”朱高炽厉声训斥高希,“亏你还是饱读诗书之人,《论语》所说‘考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你也忘了吗?”

高希知道朱高炽天性如此,待人宽厚,但朱高煦和朱高燧屡屡生事,不仅要谋夺太子之位,甚至想软禁皇帝了,你还在这里为他们说情,这不是姑息养奸吗?农夫与蛇的故事,难道没听说过吗?

“殿下你讲考弟,可是他们不讲啊!《论语也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这话反过看,正好是废掉的汉赵二王的写照。”

高希的意思,废掉的汉赵二王正是因为不知道“孝弟”为何物,所以好犯上、好作乱。

朱高炽气得瞪了高希一眼,不再理他。

这天晨练完,送走了朱高炽。

每天都跟着他们一起晨练的长子高强,如今已经七岁了,长期锻炼让他长得很结实。

他将一条汗巾恭敬地递给了高希:“阿爸,擦擦汗。”

高希看着高强,虽然高强只是自己收养的义子,但父子俩感情一直很好。现在高希赋闲在家,父子俩相处的时间多了,高强听话、懂事、读书锻炼都很上进,高希都看在眼里。

高希笑了笑先自己擦了汗,又另外拿了一条汗巾给高强擦了起来。

高希故意一边给高强擦汗,一边呵他痒嘻嘻(咯吱),高强忍不住咯咯咯地大笑,小身子在高希怀里乱扭想挣脱:“阿爸不要痒死了咯咯咯痒死了。”

这小子也不示弱,伸出两只小手去呵高希的腰间,倒将高希也弄得腰间痒痒的。高希便大笑着,将高强抱着举了起来。

父子俩在院子里快乐地嬉闹着,满院子都是高希父子俩的笑声。

“练了一个多时辰了,你们父子俩也不嫌累,还要闹!”金婉琰走了过来。

高希放下高强,高强立马给金婉琰磕头问安:“母亲大人晨安。”

“强儿越来越懂事了!快起来。身上都是汗,快去洗了吃早饭,先生一会儿就要来了。”金琬琰将高强头上的汗珠顺手擦了擦。

“是,儿子去了。”

高希看着高强的背影说道:“这小子有块好料,读书锻炼都肯卖力,太子都说强儿像我亲生儿子。”

平安将一盆温水送了过来,将一条热毛巾递给了高希。

高希便在院中擦了起来,背上的汗水擦起来不方便,金琬琰便拿过毛巾帮他擦,一边说道:“太子殿下的话,你只记得这一句。太子殿下还说,让你去见宫里的吴妃娘娘,还有庆寿寺的道衍和尚,你都记住了?”

“才说的话,有什么记不住的。你是想吴妃娘娘了吧?我陪你去觐见就是了。”

啪,金琬琰打了一下高希宽大的背:“我说了,你才说要去,我不说,你就不去,是不是,是不是?”

啪啪啪,金琬琰连连拍打着高希的背,平安还有周围做事和路过的丫环和下人都笑了起来。

“好了,我的小夫人,我都听你的,还不行吗?”

金琬琰满意而幸福地瞥了高希一眼,将一件干净的衣衫给高希换上。

长春宫内,咸宁公主正陪着吴妃说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