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7章 你们兄弟俩很好,很好(1 / 2)

加入书签

要知道,大明官员的俸?,和中国历朝历代相比是很低的。

明朝“正一品”朝廷大员的年俸是1044石,折合约522两银子。有品级的官员中,最低一级“从九品”的年俸折合为白银约30两。而那些无品无级的不入流微末小官的年薪折银只有1八两。

按照高希的提议,这次发奖金的方案很简单,不论品级高低,只要你属于京官,一律发给白银二十两。

显然,对于品级越低的官,这二十两银子的奖励作用越明显,它已经超过了不入流小官的年薪,也占到了正九品或从九品官员年薪的三分之二左右。

就算做到了正五品的京官,账面上每月的进项也就只有折合约96两银子。一下子发奖金二十两,已经超过年薪五分之一强了。

这笔奖金对小官重要,对那些没什么灰色收入的中高级别官员来说,这笔奖金也很重要。

因为朝廷发薪水时,并不是痛快地全发给你银子,而是有一套复杂的计算方式,这里就不详述了。

大致上是这样的,一个明朝官员的薪水会由“米、银、钞”三部分构成,三者总价值“理论上”和官员品级对应的薪水相等。

比如有人测算过,一个从九品小官到手的年薪差不多是“12石米+26两银子+360贯大明宝钞”。这里面,12石米是维持官员及家人基本生计的,大明宝钞等同于废纸,只有26两银子才是能用来花的。

而正一品的高官,一年共总到手的银子也就只有196两银子,宝钞却高达近三万五千贯,但宝钞真的没啥价值。

你说这二十两银子的奖金重不重要?

绝大多数没什么灰色收入、过惯了穷日子的大明京官们,简直对高希和太子感恩戴德。

难怪以夏元吉为首的六部领导们,都满面春风来到文渊,向杨士奇等老报告这个好消息。

“维喆,这笔钱可不是小数目,大小京官不下一千六百余人,你这个出了名的铁公鸡,这次怎么花钱不心疼了?嗯,老夫明白了,这钱不用你户部出吧?哈哈哈!”杨士奇看夏元吉印堂发亮、红光满面的样子,便知道他心里已经有了底。

“老,是户工二部一起出。这次下西洋总利润是二百一十五万两,按照西洋公司章程,其中一半归圣上用作特许经营费,另一半会陆续在货物发卖后解送到户工二部,总额有约一百零七万又五千两白银。就算有一千七百名京官,一人发二十两,一共也只要花三万四千两就够了。”夏元吉一本账早就在心里算得清清楚楚。

“嗯,好好好,高希,你这个提议好,也要谢圣上隆恩、太子出力啊!”

众人见杨士奇拱起手来向着养心殿方向作揖,便都跟着作起揖来。

“老,有不少同僚在问,郑和郑大人何时再下西洋,我等大小官员定当全力支持。”吏部尚书蹇义兴奋地向杨士奇说道。

众官员也跟着乱七八糟地起哄,要求朝廷尽快派出再一次下西洋的船队。

看看,有钱能使鬼推磨!历史上,这帮最反对下西洋的大明文官们,现在因为从中尝到了甜头,便急不可耐,反而催促朝廷赶快再派出船队前往上洋。

“此事我可做不了主,不过倒是可以将众位同僚的想法尽快拟个折子给太子殿下。高希”杨士奇说道。

“学生在,老师请讲。”

“你向来支持下西洋,西洋公司也是在你的倡议下成立的,如果西洋公司运作顺畅,各方都获益颇多。我看这个折子就你来拟吧。你又兼着詹事府詹事的差事,与太子殿下商议也方便。”

“学生遵命,此事我定会向太子殿下禀报。不过现在,趁着六部尚书和主要堂官都在,学生要宣一道旨意。”

众人听高希这么说,都有些意外。在今天这么喜庆的场合,宣旨?

看高希已经收起了笑脸,从袖管中掏出了圣旨,估计不是什么好事。而且是在文渊里,当着所有臣和六部尚书及一众大小堂官的面。

会有什么事?这些官场上的老泥鳅,惯会望风使舵,这会子有些人已经想脚底抹油想溜了。

只是高希已经张口,谁也别想溜,都跪下来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着高希为钦差,彻查刘家港抽分案。在京各部衙门官员人等,皆应听其便,不得阻挠。钦此。”

“臣等接旨。”

六部尚书这才明白过来,原来一早工部尚书亲自到各部请尚书、堂官来此,商议发奖金的事只是幌子。

只是发生在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地面上的“抽分案”,和我们这些京官有什么关系?

那边的抽分所归宁波市舶司管,宁波市舶司的上级是浙江布政使司,和六部又有个毛关系?

“诸位大人,高希扫了诸位的兴致,在这里给各位大人赔罪,只是公事还是要办。平常不做亏惦事,半夜不怕鬼敲门。我查我的,诸位自便就是了。”

“哼”不少人是唬着脸出去的。

“少年得志便猖狂,说的就是此人!”有人不甘心地嘀咕了两句。

“他自然是不关心二十两银子的,人家有股交所,还有大超市,不似我等日日等米下锅。”有说风凉话的。

“你也可以,想个门路进了詹事府,攀上太子爷的高枝,不日便飞黄腾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