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5章 不孝子(1 / 2)

加入书签

我们中国人常常说“不能以貌取人”,但在古代科举考试中,以貌取人,并不鲜见。

显然,会试副主考金幼孜除了附合杨士奇的意见,还提出了自己的理由,说高希“相貌俊朗、身形伟岸”。

明清两代,不仅重视才学,也同样重视进士们的颜值,更别说皇帝钦点的状元了。

就在建文二年(1400年),建文帝就因为江西考生王艮长得不怎么样,改点帅哥胡靖为状元。

《明史纪事本末》中讲这件事,好不直截了当:“貌寝,易以胡靖。”

太子力挺高希,杨士奇和金幼孜两个正副主考官、内重臣也推荐高希为状元。

另一边则是汉王、礼部尚书吕震竭力推荐马乐。

各有各的理由。

永乐皇帝对高希的才学多有了解,又知道他文武双全,内心世界中又有一份隐约的“父子情”在,他的内心早就偏向了高希这一边。

而且点状元这样的事,皇帝也完全可以不听臣子们的意见,亁纲独断即可。

但做皇帝、做领导,不是这么做的,特别是像考官、内大臣的意见,也需要认真考虑。

现在就等永乐皇帝表态了,众臣子都眼巴巴地看着他。

“太祖在时,原定会试三场之后,还有骑、射、书、律四项考察,后荒废多时。三日后,小校场演武,让中式的文举、武举生都来,朕要看看他们的骑射如何。”

看来,永乐皇帝还是偏向高希。

他明明知道高希武艺高强,马乐肯定比不了。

到时候一比骑射,那还用说什么呢?状元,便一定是高希的了。

“杨老,鸿胪寺教瓦剌使者的礼仪如何了?”

杨士奇还没来得及回答,永乐皇帝就下了命令:“演武那天,让神机营、金吾卫操演一番,让瓦剌人一并观礼吧!”

殿试结束后,一百零七名考生焦急地坐等礼部放出皇榜,结果等来的却是三日后参加骑、射考察的消息。

这可把这帮书生给愁坏了!

大明也没有体育课啊,十年寒窗,只知道读书、做文章了,怎么到了当今圣下这里,还要试骑、射了?

怎么办?不怎么办!

这时候临时抱佛脚也来不及啊,硬着头皮去吧,反正大家都一样。

此时大明尚未迁都,大校场基本上都在城外,内城只有小校场。

这次永乐皇帝指定的演武场,位于紫禁城的西北方向,位于内城太平门内,小九华山以南,是城防部队西十八卫的日常操演之地。ъine

永乐皇帝、太子、汉王,杨士奇等内和各部重臣、主要官员都来了。

纪纲也来了,不过没他的位置,他只是站在观礼台的一个角落里,前后调度安排校场演武期间的安全警戒。

瓦剌使臣唐古特带了三四十个使团成员前来观礼。

鸿胪寺原本并不同意唐古特提交上来的观礼名单,但永乐皇帝朱批“照准”。

永乐皇帝虽说是一代雄主,但也是凡人,好大喜功。

古代也没有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就算有军演,敌国也不知道。

像这种有外宾观礼的“校场演武”,正是难得的对外展示军事实力的良机,永乐皇帝还巴不得多来几个瓦剌人呢!

唐古特身边坐着的,正是商团首领木斯臣,也就是瓦剌大汗马哈木。

此刻,他正用轻蔑的眼神看着场中正在操演的金吾卫。

在阳光的照射下,个个盘靓条顺的金吾卫军士,在指挥官响亮的口令下,展现着刚劲有力的冲、刺、勾、砍、扫、戳等各种对敌作战的动作。

随着小伙子们的跑动,校场中步声隆隆,尘土飞扬。

一时操演完毕,鸣金收兵。

“哼,”马哈木看在眼里,心中觉得十分可笑,忍不住从鼻孔里冷哼了一声。

一会儿,校场远处又树起一排标靶。

一队手持火铳的神机营兵士跑了进来,“轰轰轰”几下,便将对面的标靶打翻了。

这时观礼的人瓦剌人发出一些轻轻的惊叹声,但马哈木并不在意。

大明的火铳虽然厉害,但左右不了战场上的形势,真到了打仗的时候,还是我们瓦剌的骑兵所向披靡。

等这些大明士兵再次填充火药的时候,瓦剌勇士的弓箭早就射穿了他们的胸膛。

“下面由本科武举生前三甲演武。”礼官高声唱道。

于是,武探花展示一套马上流星锤,武榜眼练了一套少林棍法。

武状元是杨霸天,自然是演示了一套看家的鸳鸯刀,舞得虎虎生风,引得场内掌声不断。

接下来,便是对一百零七名“准进士”的骑、射两项的考察了。

以是“骑”,以十人为一组,先是上马后跑动起来即可。

当然,能绕着场子快速跑起来当然更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