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0章 同流合污(1 / 2)

加入书签

啪!

紫禁城养心殿内,永乐皇帝将一份奏折狠狠地摔在了龙案上。

“马,哈,木”永乐皇帝一字一顿地念出顺宁王的名字,然后背着手在殿内来回走着,杨士奇等臣子可以清晰地听到永乐皇帝粗重的喘气声。

“陛下息怒。”兵部尚书方宾劝慰道。

“息怒?哼,这个马哈木,朕前年封他为顺宁王,赐其宝物。去年,朕亲征鞑靼,将本雅失里和阿鲁台击溃。怎么?这才一年不到,他马哈木日子好过了,倒跳起来了,敢袭扰我大明边境了?他们瓦剌忘了被鞑靼人欺负的日子了?”永乐皇帝怒道。

“陛下,边报说,上半年仅大同一地就遭受瓦剌部至少十七次小规模侵袭。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千人遇难。

他们劫掠财货不说,有时还将中壮年男妇掠走,大同边民死伤众多。

大同镇守吴高积极防御,奈何瓦剌人都是小股人马劫掠,毫无规律可循,不仅防不胜防,攻也无处可攻。

他屡次派员前往瓦剌与顺宁王交涉。奈何顺宁王答应得好好的,没过几天又来侵扰。

再去,只说是约束部下不力,用来搪塞。

今年上贡的马匹数,也少了许多。

这个马哈木,越来越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方宾的话刚说完,汉王朱高煦已经按捺不住:“父皇,我看给他来个痛快的。他这是想作死,儿臣带上十万兵马,就能将马哈木擒来京师,向父皇当面谢罪。”

永乐皇帝用赞赏的眼光看了看朱高煦,却未置可否。

方宾说道:“陛下,微臣赞同汉王的提议。瓦剌人就是无耻小人、厌求无足,许他爵位、互市,没有了鞑靼人的压力,他们反而跳得最欢。北边要稳定,就算不打,也要发兵给马哈木一个教训,否则不得安宁。”

“陛下,臣的看法是,不可轻易动兵”

永乐皇帝一看,不出所料,正是户部尚书夏元吉。

“去年陛下五十万大军北征鞑靼,战功赫赫,可是算上动用的民夫,何止这个数。

另外,南边的交趾叛乱数年,至今尚未平息,英国公张辅和黔宁王沐晟还在那边用兵。

数年前,陛下已经下诏决意迁都北京,顺天府的皇城正在兴建中,每年所耗不菲。

几个月后,郑和船队就要第四次出使西洋各国,筹备出行的物资、人员、银两、宝物、船只,开销巨大。

大明的赋税近三成来自江南,可是上半年浙西大水,多少会影响到江南今年的赋税,如果能和去年持平就很好了。

要知道现在苏州府一地的赋税,就超过我大明全部岁入的一成。

方宾大人私下和臣说起,各地卫所多有呈报,说军士的粮饷不足、被服兵器缺乏,军备设施更是欠债良多。

比如大同,许多卫所营地连最简陋的防御隔栅都没有,听说松江府金山卫的卫城至今还是一座土城,这些都要赶快拨付银两修建或改造,否则敌人来了,怎么是好?

此时,若再大军北征,大明的国力恐不堪重负”

户部尚书相当于今天的财政部长,大明朝现在有多少家底,没有人比夏元吉更清楚。

他讲的都是真话,但真话总是最难听的,永乐皇帝不想再听下去。

他环顾了一下周遭,想听听太子朱高炽的意见,这才发现太子竟然没在。

“太子呢?这都什么时辰了,还在东宫睡懒觉吗?朕不常在京师(此时的京师是应天府),难得召集诸大臣议事,他倒迟到了。他平时就是如此监国的吗?”

“大哥他或许是当太平太子太久了,都不知道我大明还有诸多艰难之处了。

反正有大臣们忙活,每天看看奏折,就算监了国了。

只要不出大乱子,早上多睡一会儿,有美人在怀,晚一会儿、早一会儿,也没什么。

只是若耽误了国事”

汉王朱高煦在一边阴阳怪气地说了一通,摆明了要煽风点火。

“陛下,太子他最近一直在苦练”杨士奇正想要向永乐皇帝解释一番,却听得殿中的传唤太监高声报道:“太子到。”

朱高炽进了养心殿,他的身影映入永乐皇帝的眼中。

“高炽”永乐皇帝看到身形瘦削却神采奕奕的太子,已经忘了刚才是要准备训斥一下太子的。

朱高炽跟着高希苦练一个月,变化实在太大。

永乐皇帝可以看清他的下巴上没有了赘肉,玉佩腰带不紧不松、恰到好处地贴合在他的腰部,大肚腩早就没了。这倒让永乐皇帝想起了十五六岁时朱高炽的样子。

朱高炽的行动也敏捷了许多,步伐轻盈,他快步上前,深施一礼:“父皇,儿臣今天一早出宫办事耽搁了,所以来得迟了些,望父皇恕罪。”

汉王也已经好久没见到太子了。在他的印象中,朱高炽永远就是一个大胖子,为人又过于谦和,私下里听说又好女色,一点也不像父皇。这样的人,文不蟾宫折桂,武不能安邦定国,而他却是货真价实的大明太子。

可是今天,胖太子却成了瘦太子。

而且瘦下来的朱高炽,容貌也变得有点英俊了。他面色红润、中气十足、步履沉稳,虽然迟到了,向永乐皇帝请罪也说得从容不迫,似乎胸有成竹。

汉王朱高煦第一次感受到了太子不怒而威的庄重与威严,甚至有点压得他透不过气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