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我反对(1 / 2)
郎玉此前在大牢里,已经听过高希“百工无贵贱”的高论,此刻他正饶有兴趣地等着高希做进一步阐释。
“我若不能在仕途上有所进步,那么像我的恩师一样,在乡间做一辈子教书匠,为地方多教出一些才俊,也是为一方百姓做了贡献。我看,就是‘用之则行’做到位了。
又或者做一个商人,让地方上的百姓享受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日子过得更好,我就是一个好商人。
只要‘用之则行’做好了,做不了官,做别的行当也挺好。
为民谋福,百姓安居,国家就安泰。这不正是圣上、朝廷所期望的吗?
又何必一定要当官才能‘用之则行’呢?”
高希讲了这一大通,用今天的话来说很简单:为人民服务。
既然是为人民服务,工作哪里又分高低贵贱呢?
高希想表达的,无非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但毕竟他正身处封建时代的大明朝,必须将“民为贵”的思想首先建立在“社稷和君”的基础之上。
由此,高希便将这个时代效忠朝廷和皇帝的主流价值观,拓展到了一切有利于为民造福的范围,打破了“只有做官才能报效国家”的观念。
这确实有不小的冲击,但你又不能说他不对。
民众安乐,社稷就安稳,圣上的江山才能万年永固。何错之有?
考生们听完高希这翻高论,暖意丛生。
原来科举落榜也没啥,照样可以“用之则行”,照样可以报效国家呢!
作为御史,性格耿直、纠举错漏的目的,无非是想让国家更好。
高希的言论,正合了郎玉的心意。
有些年轻的学子,忍不住为高希鼓起掌来。
“不得喧哗。”有监考官立即出声阻止。
“哈哈,高希的这番道理说得不错,鼓鼓掌倒也没什么。”
郎玉说完,自已带头鼓起掌来。
于是,考生们也跟着鼓起掌来。
此时,十个最早交卷的考生已经凑齐,高希和黄翰作为第一批出了考场的童生,又享受了一翻锣鼓喧天、彩旗飘扬的待遇。
出场的考生几乎个个认得高希,都上来与这位抗击海盗、生擒双刀张、扳倒黄师爷的松江府名人打招呼。
看今天提学御史大人的样子,高希通过院试当毫无悬念,只是名次问题了。此人前途无量!
谁也不傻,赶快结交吧!
数天之后。
松江府衙门口一声炮响,本次院试大红榜贴了出来。
不出所料,高希和黄翰两人高中,名列一二。
令高希感到有些意外的是,黄翰排在第二,自己倒得了院试的案首。
还有一个好消息,子龙也榜上有名,排第二十二位,但贵升、小金鸿都落了榜。
不过对于丁家村来说,这可是全村的大喜事。自太祖开国以来,丁家村还没有出过秀才。
高希和子龙,是丁家村在本朝最早的两名秀才。
上了院试红榜的学子,此时他们已经不再是童生了,而是获得了“秀才”功名,可以被称为“生员”了。
不少挣报喜钱的报子,已经蹲守在这里两三天了,就等着榜文一出来,能抢先去新秀才家送喜报,这样就能挣上一笔可观的喜报钱。
送喜报原本就是民间自发的行为,所以一两个报子同时去一个新秀才家报喜,倒也不奇怪。
新秀才的家人高兴还来不及,也没人计较多付一份喜报钱。
报子们一瞧,案首是高希,个个乐得像朵牵牛花似的。
如今的高希,松江府谁人不晓?
高希不就是生意如日中天的锦绣布行的二东家吗?有钱!
给这样的新秀才家送喜报,谁第一个送到,肯定喜报钱丰厚。
除了松江府城本地的报子,还有华亭县的报子,小官镇的报子,全都铆足了劲,谁都想做第一个给高家报喜的人。
丁家族长丁成远派了丁老实过来蹲点打探消息。
红榜一出来,他也挤到了红榜跟前,但他不识字,只能干着急。
幸好高希是案首,众人一嚷嚷,他就听明白了。
他乐得不行,骄傲得像是自家儿子得了状元。
“老天爷呀,这第一名高希高公子,是我们丁家村人,是我们丁家村人。观世音菩萨保佑,我们丁家村出秀才了,出秀才了!”ъine
兴奋之余,他也没忘了自己的任务,央求了一个识字的人,帮忙仔细看了一遍红榜,又知道子龙也上了榜,再无旁人。
丁老实高兴得手舞足蹈:“我们村出了两个秀才,出了两个秀才呢!”。
他一屁股跳上自家的牛车,挥动鞭子拼了命地往回赶。
可怜那头平日里任劳任怨的老黄牛,只能拼了牛命一路狂奔,差点没让丁老实一路抽死。
报子们竞争激烈,有些业务还略显生疏,居然不知道高家地址,只能交头接耳现打听。
知道确实地址后,有人骑马,有人赶牛车,还有报子组团分段接力,直接长跑冲向小官镇丁家村方向。
单单直接去丁家村高家报喜的报子,不下八九路人。
去得太多也不是一个事儿啊!
报同一个消息,让新秀才家为此连出八九份喜报钱,也说不过去。
于是其中就有“脑筋急转弯”的报子,想起来高希是锦绣布行的二东家。对了,去锦绣布行报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