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两条线(1 / 2)
七月初七,苏家进驻吞天洞水库的同一天,大宋中央禁卫军也抵达了巴州,开始着手准备对付大周的军队。
只是让他们头疼的是大周主力一直龟缩在巴州城当中,只派出两支万人小队袭扰四周的县城,大宋禁卫军一时间拿大周军队也没什么办法。
这段时间大周缴获的粮食足够对方支撑一两个月时间了,想靠消耗拖死大周军队根本不现实。
而且大宋西部的军队也根本拖不起,粮道已经被切断两天,再有十三天西部军团就要彻底断水断粮,这对前线军队来说是致命的。
要是没有粮食和水的补给,前线战局会很快崩溃,要是到时候大周军队选择北上跟巴州城的大周军队汇合,那时候对大宋来说简直就是噩梦。
到时候大周军不管是北上还是东进都将轻而易举,小半国土都将落入大周的掌控当中。
最重要的是让大周掠夺这一波资源缓过这口气之后,大周将更难对付,他们再想地方大周的进攻要比现在困难数倍。
所以,西部前线绝不能丢。
大宋中央禁军前往巴州的时候朝廷便已经下令,宿州、泰州、康州、景州、岷州,宁州、夔州等都要抽调兵力援助中央禁卫军剿灭巴州叛军。
其中岷州、夔州、宁州都已经不算是南部州了,但还是在被抽调的名单当中。
除了这三州各自抽调五千人外,其他各州只抽调两千人,总共两万三千人!
当然,这些州出兵并不是为了对付巴州城中的大周军队,而是围剿在外面行动的两支大周万人军!
将这两支捣乱的军队剿灭之后,大宋还能绕过巴州给前线运送补给,若是不然,大宋前线真的可能会崩。
可以看得出来,大宋朝廷也是在拼命了。
除了在各州继续调集军队之外,大宋朝廷还准备了第二条路,从景州、泰州等区域绕路将粮食运到大宋西部战区前线去,虽然走这条线花的时间几乎是之前的两倍,但是没办法,朝廷也只能将其当作后备手段同时进行。
谁知道巴州的战事要打多久,短时间内要是不能结束的话前线就完。
只是粮食从景州、泰州一线走还有一个问题,便是景州、泰州这些地方的流民叛军实在是太多了,运送的还是粮草,难保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因为运送的粮食数量庞大,只能走官道,一次押送数十万斤粮食,在官道上能拉出一条长龙来,就算派大量军队护送也难以保证不出什么问题。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大宋朝廷也派不出太多军队前来押送粮草,要是像景州城那样十多万流民一哄而上,根本保不住粮食。
怎样将粮食安全运送到前线,已然成了大宋高层头疼的问题。
最后没办法只能将这个麻烦甩给了地方。
朝廷下令运送粮食的队伍进入各州县,除了朝廷会派人保护粮食的安全问题外,粮食如果在哪一州哪一县出了问题,从州府到县衙的官员全部斩首。
企图用高压来保证粮食的安全。
两道命令一下,地方州府差点没直接撂挑子不干,不仅还要抽调两千人,还要负责保护粮食的安全,这不是为难他们吗?
就拿景州为例,虽然境内已经没有大型的叛军,不过千人以下的叛军队伍还是三四个零星分布在景州四处捣乱。
不过这几个叛军不论是规模还是实力跟之前的陈黄叛军和魏孝来说都差了许多,威胁性也没那么多,景州知府也只是让地方官府慢慢对其围剿就行,并没有太多的关注。
但现在要是有大批量的粮食要运往前线,这些家伙肯定会动心思,到时候聚集在一起也是个麻烦。
当然这还不是最麻烦的事情,最麻烦的还是景州城外十多万流民。
要是让那些流民知道有一批数十万斤粮食要从景州过,他们绝对会发疯一般朝着粮食经过的地方涌去,只要能抢到粮食他们就有活下去的机会。
至于说这些粮食是不是给前线打仗将士吃的,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自己都快要死了,还能管国家亡不亡?
他们在景州城外忍饥受饿的时候,也没见朝廷管他们啊!
景州的情况只能说还是算好的,景州南部接壤的泰州,境内叛军之患更为严重,已经有四个县被叛军所掌控,叛军总的数量已经超过六千人。
在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泰州官府已经快疯了。
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外界风变动,徐应安心待在徐家村训练新兵,一天时间孙盛和王羽两人便招募到两百多人,按照这个速度最多只需要三天时间他便能完成五百人的招募需求。
这还是徐应高要求的情况下,徐应听说苏家的条件放得比较宽,仅仅一天就招募了四百多人,效率几乎是徐应的一倍!
不过徐应也不羡慕,他要走的便是精锐路线。
当然,徐应不会承认是自己手里的银子养不起那么多人。
这些天以来,弓弩的产量在不断提升,从最开始的几把,到后来的十多把,想来制造一百把弓弩应该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完成。
除此之外,每天还能生产出五十把陌刀和三十杆三棱军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