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零二章 所在天一方,寒衣徒自香3(1 / 2)

加入书签

唯一的瑕疵是:这一整套教材,价值不菲。

相较而言,学官并不难寻:各郡之中,不乏有诗书传家之士族。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同时,荀彧将学官单独列为一个体系,俸禄最高的太学祭酒,属中两千石的列卿,教材虽有十三经,但分属于秩真两千石的五经博士教授。

州学祭酒,秩比两千石,其下州学五经博士,秩千石;郡学祭酒,比千石,其下五经博士,秩六百石;

县学祭酒,万户以上县秩六百石,其下五经博士秩四百石;万户以下县秩比六百石,其下五经博士秩比四百石。

所以…

赵旻恍然大悟。

大县县丞、县尉等佐贰官,俸禄是四百到六百石不等。

换言之,学官俸禄极高。

即便赵旻不提,荀彧也一定会主动提出裁员,以便为学官们腾出薪资空间。

那么问题来了。

如何对县、郡、州、太学学官进行考核?

塔读小说&a href=&ot;/n-gi/l/eail-pren&ot; &ot;__f_eail__&ot; aa-feail=&ot;99八八9八999&ot;>[eail pree]&/a>更多优质免费小说,在线免&费阅&读!>>

答案是由太常等九卿,司隶校尉、尚书令及御史中丞三独坐,共同派心腹组成督学,每三年对学官进行一次考课。

考课不合格者,罚俸降级,严重不合格者去其职,由成绩优异之太学生接任。

当然,太学祭酒、五经博士若渎职严重,不可由毕业的太学生接任,而是由九卿及三独坐公推合适人选。

那么问题又来了。

太学、州学、郡学,乃至最基层的县学,仅这区区数名学官,如何教数量极多的学生?

不怕,这四级学校,还有海量的学吏。

不同于常设之学官,学吏数量、人选皆由学官指定,协助各级学官开展教学工作。

当然,前提是学吏数量不能超过规定额度上限。

有考课制约束,荀彧不担心学官贪腐。

比如某郡郡学,假设学官报了满编,实则只招收一半,冒领俸禄…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无妨,考课若能合格,您随意,就当是朝廷划拨的补贴。

反正朝廷的目的是推广、普及教育,您冒领俸禄的同时还能教书育人,多领些补贴又何妨?

然则…若不合格…

您当督学是摆设?

考课项目,自然是以升学率、考试合格率等硬指标为主,考题由朝廷出,考试则由州刺史负责,学官无法作弊。

此外,考课中还有一项硬考核:末位淘汰制。

赵旻对此极为无语。

荀彧这是在鼓励内卷?

有这个末位淘汰制在…谁敢摆烂?

东汉察举制为:二十万户以上大郡,每年仅可举一孝廉,十三州则每年各举一茂才(西汉为秀才,东汉避刘秀讳改为茂才)。

首发≈:塔>-读小说

是以,荀彧这个三学制的主要目的是普及教育,其次才是选拔官吏。

当然,以上均为概述,若某详细说明…恐有水文之嫌。

赵旻看完这数万字的教育体制后,心中只有一个字:五体投地!

荀彧默默欣赏着赵旻心悦诚服的眼神,捋须自得。

“阿旻,此学制如何?”

赵旻抱拳笑道:“大人有经天纬地、匡世济民之大才,使旻佩服至五体投地也。”

荀彧笑骂道:“阿旻休得胡言!此乃某与太尉杨公、御史中丞刘公、元常兄、宗正刘公、公仁兄、孔北海、公达、伯绪、伯觎、子扬、子敬、长文等高士相商良久所得也。”

御史中丞是东汉宗室刘渊,孔北海是孔融,伯绪是桓阶,伯觎是卫觊,长文则是陈群。

其余人不水文。

所以这是东汉士人的群体智慧结晶。

塔读-读小说

这就好比:乞丐中的王者…他还是乞丐。

在九品制中,这是对下三品的代称。

众所周知,九品官人法针对的群体惟有士族。

曹操家资钜万,曹嵩还是三公,然而…曹操只能被称为寒门。

汉末魏晋语境下,寒门、庶族、单家,本质上也确确实实都属于士族。

兖州因兴平年间吕布、陈宫作乱之故,户口同样锐减。

但经过去年赵旻治理、提前撤销丁税之后,岁末统计丁口时,兖州户数已有近六十万户。

按照平均一户五口这个普适定律来算,拥有近三百万丁口的兖州,已俨然成为不亚于豫州、荆州的人口大州。

尽管其中婴童的比例一定相对较高。

因为撤征丁税、不服徭役之故,是以兖州的这个户口统计数量,相对精准。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综上,荀彧的意思不言而喻:由朝廷补贴、发放教材,而且今年、明年这两年,学费暂免…

如今大家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所以暂时不好制定三学的学费。

如今兖州全州施行新政尚不足一年,天知道究竟能有多少适龄学生愿入学。

要知道即便是束发少年,在农户中也算是壮劳力。

在如今衣食尚且堪忧的大背景之下,有多少农户愿闲置一个壮劳力出来,不但吃白食,还要跑去县城、郡治读书?

在这一千八百多年前的落后农耕时代,舍得做如此投入的农户,能有多少?

这终究不是一千三百多年后、生产力已大幅提升的明清。

即便是明清,穷苦人家能供起读书人的,比例又有多少?

所以赵旻对此一点儿也不乐观。

赵旻的目的,只是将教育普及到全部地主阶级,消除地主阶级内部那犹如天堑一般的阶级壁垒、使上古时代直接跃迁至近古时代而已。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普及教育到普通农户?

连近现代民国都做不到的事儿,赵旻凭什么做到?

步子迈太大,小心裆底下!

要知道,在伟大祖国建立之初,文盲率都高达八成!

老百姓们衣食堪忧之时,谁会考虑更高层次的需求?

满清所谓康乾盛世,只是个天大的笑话而已。

若没有胤禛,大清早就完犊子了!

荀彧确实有些盲目乐观。

他只看到了教育成本大幅降低、屯田使黎庶手有余粮,却未曾考虑到,这时代黎庶的抗风险能力有多差!

勉强温饱与家有资财之间,就好比地球到月亮的距离。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以伟大祖国的富强国力、人民们艰苦奋斗的不懈努力、大能高士肝脑涂地的殚精竭虑,完成这二者间的跃迁,尚且花费了七十年。

饶是如此,也依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由是,赵旻不得不出言提醒盲目乐观的荀彧:

咱们能从全民文盲,进步到九成文盲,这个变化已相当了不起!

荀彧终究不是穿越者,他不清楚即便在一千七百年后的民国时期,普及教育也依然是一件难比登天的大事。

赵旻的目标则要理性许多:北宋那种九成文盲的水平,便是理想状态。

虽然北宋弱归弱,但实际上已是封建时代的巅峰。

其实,只要跨越那门阀当道的扯犊子时代,赵旻便心满意足。

王莽头骨被刘协弄丢了不要紧,赵旻若瞎折腾,他的头骨还可以完美替代。

荀彧闻言,明显有些不甘心。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他还以为,这只是赵旻定的一个小目标…

“阿旻,仅此而已?”

赵旻虽然极为无语,但仍坚定地颔首。

“大人,若真能如此,旻便是即刻身死,亦心满意足!”

赵旻的回答斩钉截铁:老子这是终极目标!不是“小目标”!

荀彧颔首:“暂且如此。此事究竟如何,在兖州试过便知。”

赵旻忍住翻白眼的冲动,耐心道:“大人,教材不可多印,便是六万套亦恐有剩余。”

作者题外话:伏惟乞请诸君见谅,因为这一章太水了!

但某对此也很无奈。

仅仅九品官人法,若某想简要介绍前因后果、九品选择标准、针对的人群,都要写至少一万多字…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万方和维普中,关于九品官人法的中外文献…足足有数千篇!

外国文献,主要是小日子的。

小日子对咱们华夏神州的三国历史研究,甚至比咱们的许多小学生强百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