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19章 六部革新(二)(1 / 2)

加入书签

推进官制革新,说起来容易,推进起来,却是困难重重,绝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任何改革都要触动固有利益阶层与群体的利益,这一次同样不一样。

将六部改为十部,毫无疑问,原来的六部就需要分割出固有的权力给新设立的机构,这可是从狼嘴里掏肉,谁会甘心?

待到李岩与石维屏将条陈真的拿到了朝堂上进行廷议的时候,朝堂上一片哗然,反对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有的人甚至以头杵地,以死相逼!

祖宗规制,其实说能变动就能变动的?

一下子增设革新六个部,等于相关官员要增加三四成以上,单单是朝廷俸禄就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反正是说什么的都有,不一而足。

特别是礼部,原来礼部位居六部之首,虽然掌握的权力并不是很大,可是却一直是最显耀,最尊贵的,历任首辅臣也都是大多出自礼部,如今连续几个首辅都不是礼部尚书也就罢了,现在竟然一下子将礼部的教化、邦交甚至还有其他职责尽数划分出去,而且还是要大肆兴学的前提下,这哪里是礼部能够承受的了得?

同样的还有户部,一口气将税赋跟财政拿掉,户部差点就变成了空壳子,马士英更是气得须发皆张,要跟石维屏拼命!

“行了,都别吵吵了!”

朱慈烺喝道:“朕自从登基以来,虽然屡屡排除众议,却也是能够听得进劝谏的,可是这一次,无论是谁劝谏,都不能阻挡朕要推行六部革新的决心!这乃是为了大明千秋万代的基业考虑,马士英,你倒是说说,如今户部长官户籍,税赋,财政、疆土以及俸禄诸多事务,却仅仅靠着几个司来处置,你们户部忙的过来吗?接下来,朕还要推进货币革新,是你们现在的户部能够独立完成的吗?还有礼部,朕大力兴学,不光是要推广儒教,推动科举,还要推动学子课业革新,是你们礼部能够筹办的来的吗?”

众人登时不说话了,本来,相比于其他王朝,大明朝廷的官员编制就极度紧缺,可以说是历朝历代官员数量最少的,可是偏偏还赶上了大变革的时代,工商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开始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十年间开疆拓土,大明疆域大了接近一倍了,这已经远非前朝可比,固守六部来处置这么多的事务,小马拉大车啊,早晚就得累死,就如同马士英一样,哪怕是马士英号称能臣,若不是候恂以首辅之尊全力帮助马士英周旋,户部现在只怕早就转不开了,累死马士英都无法完成连年大战的后勤供给!

“马公!”

候恂沉声道:“你我都是一把年纪了,都是为了大明朝廷效力,如今已经是位极人臣,还有什么可追求的?无非是能够在有生之年,看到大明中兴之势不减,一步步踏入巅峰,辅佐圣君成就不世功业,到时候,青史之上,自然会给你我留下浓墨重彩一笔,你想想看,皇上从围剿闯献开始,这么多年来,哪一次的方略出现过失误,他的见识胸襟方略,又岂是你我能够比拟的?我们若是全力阻止皇上推行新的方略,那就无异于螳臂当车,企图与天下大势相抗衡啊……”apbiqμνne

马士英脸色苍白,心头苦涩无比,好端端的户部啊,一分为三,从自己手里彻底要衰落了,看看兵部,人家怎么就没有分化呢?

朱慈烺接着说道:“今日六部革新,势在必行,现在不是要与你们探讨是不是要革新,今日廷议,要探讨的是十二部尚书以及左右侍郎的人选。大家都来说说吧。”

朱慈烺直接跳过对是否革新的探讨,径直将朝议的内容定在了各部长官佐官的人选上。

朱慈烺接着说道:“传旨,即日起,李岩升任内首辅,候恂为内次辅,除此之外,还要选出三位内大学士,人选从十二部尚书之中选出,未来内决定十二部一应事务,决议有十二部负责执行;首辅与次辅不再兼任尚书职务,总揽全局。”

十二部尚书竞争三个内大学士的位置,可以说,一下子让臣的位子变得烫手起来,谁不想入住内,这才是真正的核心啊,可不再向以前一样,但凡六部尚书甚至侍郎都有可能成为臣!

十二部臣,除开现有的六部臣,还有都察院以及锦衣卫的人选之外,还有四个尚书,起码八个以上的侍郎需要廷议举荐出来,哪里是那么容易的?更何况现在李岩跟候恂也不再担任十二部的尚书了,那就更加需要了。

经过了整整一天的廷议,大致人选方才确定下来。

礼部尚书——蒋德璟;

吏部尚书——石维屏;

户部尚书——方岳贡;

兵部尚书——张之极;

工部尚书——汤若望

刑部尚书——瞿式鈻

财税部尚书——黄宗会;

学部尚书——史可法;

监察部尚书——黄道周

农林部尚书——马士英

工商部尚书——范景文

邦交部尚书——陈子龙

十二位尚书之中,石维屏与张之极、蒋德璟被廷推为剩余的三大臣,至于十二部的左右侍郎也多有调整,可以说,整个朝堂都为之一变,甚至连地方上都有巨大的变动,毕竟,现在不同以往。

原来的学政级别明显低于三司,现在地位已经与三司齐平,原来的都指挥使改成了本省的提督,提督一省军务,负责本省剿匪以及防务。

至于黄宗会与陈子龙更是一步登天,黄宗会不过是三十来岁的学子,仅仅被朱慈烺征召入仕,却是一步登天,直接成为了尚书,很明显,这就是为未来的币制革新做准备的;至于陈子龙虽然望重江南,也是直接一部就到了执掌大明外交事务的尚书,本来这个位置朱舜水更加合适,可是现在朱舜水远在南洋,坐镇马来,地位太重要了,可不是寻常人能够替代的,只能另选其人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