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6章 京城噩耗 清军入寇(1 / 2)

加入书签

“皇上急旨,十万火急!”

一个背后扎着火红羽毛的信使直接冲入了明军大营,直接来到了帅帐前,翻身从战马上咕噜下来,栽落在地!

帅帐之中,朱慈烺正在与孙传庭等人商议军务,猛然听到了外面嚎了一嗓子,心头猛然一个激灵,喝道:“诸位将军,随本宫出迎圣旨!”

众人尾随朱慈烺与孙传庭快步走出了帅帐,只见帐外的两个亲兵已经将信使给架了起来。

不过,如今的信使脸色焦黄,嘴唇干裂,连眼睛都没有了丝毫的神采,显见的不要说宣旨了,即便是说话都费劲了。

“殿、殿下,急旨……”

信使艰难的用手指指肩上的包裹,艰涩说道,话没说完,人已经晕厥了过去!

朱慈烺心头大震,厉声喝道:“快,将圣旨取下!”

事急从权,现在朱慈烺跟孙传庭也没有时间排摆香案,等候宣旨了,朱慈烺直接展开了圣旨,仔细观看!

“嘶!”

不光是朱慈烺,连一旁的孙传庭都倒吸一口冷气,骇然道:“什么?满洲入寇,兵锋直指京城?怎么可能!”

“不可能的,不可能的……”

朱慈烺同样满脸震惊,喃喃道:“白谷,我跟你说过,就在这前两个月,皇太极那个满贼已经一命呜呼了啊,现在多尔衮跟豪格正在争夺帝位,根本顾不上关内啊,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清军突然入寇关内?”

旨意上写得很简单,豫亲王多铎与肃亲王豪格统领满洲铁骑八万之众,突然从宣大杀入关内,兵锋直指京城,京城震动,速调太子朱慈烺率领精锐之师,火速回援京城!

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了,让朱慈烺没有丝毫的防备,早在施展这瞒天过海之计的时候,朱慈烺就已经想到了关外,如今已经到了崇祯十七年年初了,皇太极刚刚死了不到两个月啊,先是豪格跟多尔衮争夺帝位,紧接着顺治小皇帝登基,正是需要稳定清国军心民心的时候,多尔衮根本无暇顾及大明朝。

所以这段时间,正是朱慈烺挥军南下,直接剿灭李自成与张献忠的最佳时机,只要解决了李自成跟张献忠,朱慈烺跟孙传庭就可以掉过头来专心对付满洲了。

可是,偏偏事情出乎朱慈烺的预料之外,没有想到,多尔衮竟然在这个关键时刻,再度从宣大杀入关内!

朱慈烺脸色铁青,狗曰的多尔衮,早不出兵,晚不出兵,偏偏选择这个节骨眼上出兵啊,老子收复湖广的大计全部被你个狗曰的给搅和了啊!

“殿下,清军入寇,京城危急,您必须得即刻驰援京城了,要知道现在京城可是连一点精锐都欠奉啊!”

张之极急声说道。

“张哥,京城不是还有老卢呢吗?有老卢坐镇,什么多尔衮都得让他一通大刀给剁成肉酱了!”

常以霖咧咧嘴说道:“现在可是进攻襄阳的最佳时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

“你闭嘴!”

张之极喝道:“满洲铁骑纵横天下,几乎从无对手,甚至前年洪承畴率领十余万大军与清军决战,最后都输的一败涂地,你以为一个小小的卢太行就能够扭转危局吗?”

朱慈烺深吸一口气,涩声道:“之极说的不错,现在京营重新组建,刚刚不过两三个月的时间,京营的将士远远没有形成强大的战力,而且,京畿一带,除了京营跟关宁铁骑之外,就再也没有其他具备强悍战力的精锐力量了,卢太行即便是再厉害,也不可能挡得住强大的满洲铁骑,当年的卢督师比之太行强大上不知道多少,不照样面对满洲铁骑,最终全军覆没了吗?面对着满洲铁骑,京营绝对不是对手,而且最要命的是,现在的清军同样装备了无数火炮,一旦动用火炮进攻京城的话,那京城可就真的危险了……”

孙传庭沉声道:“殿下,相比现在李自成的生死,京城安危方才是重中之重,只是,如今李自成依旧贼心不死,甚至连张献忠也已经增援了,你我若是全部回援京城,只怕李自成会卷土重来啊……”

“卷土重来?”

朱慈烺冷哼道:“本宫不会给他这样的机会的!白谷,你统领一支精锐就驻守在汉江以北,死死的顶住,待到本宫击退了满洲铁骑,大军返回来再说,还有,将你麾下的所有精骑全部借给我,连同东宫卫以及贺一龙将军的精骑,我一并带走,直奔京城!”

贺一龙麾下有一万精骑,东宫卫如今还能勉强凑合七八千精骑来,再加上孙传庭麾下的一万多精骑,足足有近三万精骑了,全部驰援京城,再加上京城的兵力以及吴三桂的精锐力量,即便是满洲铁骑,朱慈烺也敢与满洲精骑放手一战了。

孙传庭缓缓点头,答道:“殿下只管放心去,这里交给臣便是,只是满洲精骑强悍无比,您可是要多加小心,还有,为什么这一次多尔衮会选择从宣大进攻?这可是绕了不少远路啊,殿下可是要小心一些……”

朱慈烺心头一震,缓缓点头,答道:“我想,我已经知道症结所在了,只是不知道这症结对也不对,一旦等我缓出手来,我会将那个毒瘤给一举拔除,绝不留任何一丝后患!”

“什么症结?”

孙传庭愕然问道。

朱慈烺沉声道:“晋商,陕西的大批商人早在十几年前就陆续被清国收买,一直向着满洲人传递消息,朝中在宣大的军事部署、人口分布全部都泄露给了满洲,而且这些晋商在朝中还拥有不少的靠山,能够及时得到朝中的各种消息,只怕这一次清军入寇跟晋商脱不了干系!”

呃……

孙传庭压根都没有想过,一群商人而已,竟然成为大明朝如此巨大的祸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