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64章 背调(1 / 2)

加入书签

“仓家那女娘能行不?她阿爷阿娘可不是能扶得上墙的。”

刘邦问陈平。

“仓慈女官就很不错。她跟戚夫人和跟王后,把事情都办得妥帖得很。”

对于仓欢的成色,陈平也不好说什么。这一次是张良的谋划。

无论是为汉国的长远计,还是韩翊那子的命,他都觉得选仓欢去匈奴风险太大。

在刘邦面上说他欢的好话,无疑是在下军令状,对于他来说,这是不愿承受之重。在刘邦面前否定张良的谋略,无疑是在找自己的不痛快,所以他只能顾左右而言他。

刘邦瞪了陈平一眼,又想到他一向滑不溜秋,但确实是个能办事的,便没有发作,顺便问了句,

“匈奴那头有什么动静?”

“没什么特别的,只是说那些匈奴人都还随时保持着与东胡大宛他们打仗时的阵仗和警觉,上上下下的都是那样。”

陈平平静地回道。

听到这,刘邦沉思了一阵,好一阵沉默之后,才说道,“让那头随时关注仓家那娘,如有二心,就地处决!”

“王上,往后臣还会继续深挖匈奴在我大汉国的间者。我们派过去的,被人防得死死的,好像我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在匈奴的眼皮子底下一样。”

“你说呢?这都是你的份内事,你还来问我?”刘邦有些不悦。

过了一阵,刘邦坐下,正要吩咐人去找戚夫人过来时,却见着陈平还在跟前。

平日里,陈平跟刘邦总是保持着一个让他非常舒服的君臣间的正常的距离,要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事,后者是不会长时间地待在他跟前的。

“有事?”

“就是仓家那娘的阿爷,也就是仓崑。据柒他们的探查,那人既是那头的间者,同时也不是。”

陈平心翼翼地说道。

“什么叫既是也不是的?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哪来那么多屁话?”

刘邦很生气。

好一阵子,陈平看他好像平静下来了,才又补充道,

“那个人,和我们曾经遇到的大多数普通百姓一样,或者说,和我们和楚国大战过后那些跟大队伍走散了兵卒子一样,先遇到楚国的队伍,就替楚国打一段时间的仗,遇到汉国的就替汉国卖命,根本没有任何的立场可言。

而且这样的人还不在少数。

那个人,那时候,当楚军的耳目时,替他们在洛阳周边找到了不少囤粮食的院落。

后来楚军从洛阳败走后,他又成了我汉国的拥护者。他已经在楚国和我们之间来回摇摆过好几次了。

按常理说,这样的人,斩首即可。可是,现在的情况不一样,王上就马上就是我华夏族的第二任皇帝,天下的人、财、物,莫不都是刘家的。

多年的鏖战让我华夏族人口锐减,百里千里无人烟的荒村野地遍地都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