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5章 :黄兆(2 / 2)

加入书签

“商议推迟殿试之事。”

“为何要推迟?”

李贲皱眉。

他们在太学殿一待就是快两个月,人都要待疯了,就指望着早些把殿试过了,好回家歇息。

周神通道:“听宫里的女官说是因为相爷要回来了。”

“陛下的意思是想等着相爷到了,再举行殿试。”

“推迟就推迟吧。”

庄夫子夹了根笋尖放进嘴里,笑道:“正好有他帮着把关,我们也好放心。”

“那子在外面吃香的喝辣的,留我们在京城蹲大牢。”

李贲埋怨。

庆书打趣:“李寺丞,就你天天摸鱼划水,还好意思抱怨。”

几人都是老相识,同朝为官十几年,现如今又都是相党,自然开得起玩笑。

“谁让我学识不如你们。”

李贲振振有词:“而且你们不也一会一个夫子,一会一个夫子的吗?”

人才的甄选属于重中之重。

不止要有才,还要能用,哪怕是同一套命题,不同的举子做出来的答案也是截然不同的。

庄夫子他们的任务就是从这些试卷中,遴选出合适的人,要让苏文用起来得心应手。

这也是为什么非要庄夫子来做这个主考官。

整个大周朝堂,只有夫子能真正知晓苏文想做什么,需要做什么。

几个大学士有说有笑地吃过晚饭,然后跟着周神通前往摘星殿。

李青柳没有穿龙袍,而是寻常的宫装长裙,外面罩着衣袍,遮得严严实实的。

“簌娘。”

“给诸位大学士们看座上茶。”

庄夫子,李贲等人落座。

“这些时日,辛苦诸位大学士了。”

李青柳目光落在庄夫子身上:“尤其是辛苦夫子。”

“算不得什么。”

庄夫子神色轻松祥和,并没有半分疲态。

毕竟是一尊第五境的强者。

“老夫赞成陛下推迟殿试。”

他道:“秋闱取仕,乃是国之大事,关乎着未来大周皇朝的国运,务必要慎之又慎。”

“而才学又分很多种。”

庄夫子侃侃而谈,庆书几人皆不苟言笑,做洗耳恭听状。

“有人能诗善赋,有人出口成章,有人精通古今,有人能治州府,有人能统一道,有人能治国安邦。”

“才无定势,人无定形。”

“如何从中找出合适的千里马,在陛下,在苏相,也在我等肩上担着。”

“夫子说得对。”

李贲赞同:“善诗词歌赋者,若是用来治国安邦,便是牛头不对马嘴。”

“治国安邦者,非要让其吟诗作赋,亦是强人所难。”

“李寺丞所言极是。”

庄夫子笑道:“秋闱取仕,不止要发现人才,更要会用人才。”

“敢问陛下,苏相何时归京?”

李青柳:“朕已经派人前去传信,让他先行赶路,由飞渔军押送粮银随后而来。”

“估摸着最早应当在后天。”

“如此甚好。”

庄夫子捋着胡须,两眼微阖,片刻之后,睁开眸子,道:“老夫刚才掐算了下,四天后正是黄道吉日。”

“咯咯。”

李青柳掩嘴轻笑:“有了夫子,连钦天监都用不上了。”

“略有涉猎。”

“略有涉猎。”

庄夫子摇头晃脑。

她问道:“这届举子中,你们有没有特别钟意的,推荐给朕瞧瞧。”

庆书,褚宜风,赵泽端对视一样,纷纷看向庄夫子:“夫子,您老人就别藏着掖着了吧。”

闻言,庄夫子从衣袖内取出一卷誊抄好的文章递给女官簌娘,再由其递到李青柳手中。

名字贴有封贴,然开篇就让李青柳眼前一亮。

“今大争之时,北元虎视眈眈,西戎厉兵秣马,北境九道初平,民生凋敝,江南世家猖獗,豪门林立。”

她接着往下看,这篇文章完全就是针对天下的豪门世家,下笔之人在其中痛斥这些豪门大族,称其为跗骨之蛆,字里行间,不难看出,其人应当对天下的局势极为了解,尤其是各地世家兼并土地的情况。

其中内容,竟然和苏文提出的观点极为相似,看得李青柳两眼放光,一口气将通篇全部读完,犹不过瘾。

“夫子,这篇文章是谁写的?”

她看向庄夫子。

庄夫子悠悠道:“此人名作黄兆,扬州府人,寒门出身,其父早亡,由其母抚养长大。”

“老夫和诸位大学士共同商议过,将其暂定为榜首。”

“这篇文章,确实有资格评榜首。”

李青柳道:“等殿试之时,我在亲自考考他的才学,看看有没有水分。”

4八364八362八4251八39八7hl

:。:vqiaqia

rad3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