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2章农学人才徐启光(1 / 2)

加入书签

陈峰一事顿时就在整个西安城传开了。

大家称赞太子殿下处事英明的同时,各种商贾都十分积极的将粮食和钱财捐献了出来。

果然杀了这些商贾和贪官,百姓的温饱问题算是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朱标只用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将陕西整顿好了。

大明顿时都在称赞太子殿下的雷厉风行。

朱标对于陕西现在的情况也感到甚是满意。

朱标将自己的事迹稍加整改,写到了书信上,寄给了任以虚。

任以虚从书童的口中知道,朱老大帮助村子度过了旱灾。

只是任以虚觉得朱老大的做法还不算好。

“书童,备墨纸。”

“借靠这些富人接济穷人,最终只是能缓解一时的困难,并不能长久解决天灾人祸的问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必须要提高百姓应对天灾人祸的能力。”

“可以采取兴修水利,改种更加符合水土情况的粮食。”

“还可以采取嫁接、杂交等方式,提高粮食的存活率和丰富度。”

“加强与外界的贸易交流,引进其他地方的粮食,并选择性的栽种。”

“只不过在引进外来种子的时候,一定要慎重考量之后,再选择种下。”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耕作方式也需要改良,可以发明蒸汽机械耕作,提高效率。”

“借助滴水浇灌等方式,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朱标收到信的时候,满心欢喜,还以任先生多少能夸他两句。

“这滴水浇灌的方式又是什么”

“难道拿人守在每个植被旁边一滴滴的浇吗”

“这不是更加效率低下了吗”

太子殿下旁边的太仆寺卿听到了太子殿下说滴水浇灌的事情,突然好像想起了一个人,连忙起身。

“太子殿下,我想我可能有一个人能够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朱标本来因为任以虚的书信里面所描述的事情而皱紧了眉头,一筹莫展,听到了太仆寺卿有办法,眼睛都突然亮了起来。

“快说,你有什么办法”

“我认识有一个人叫做徐光启。是个农学人才。”

朱标感兴趣的挑了挑眉:“除此之外他还懂很多科学机械方面的问题,我想他可以完成任先生所说的机械耕作的问题。”

太子朱标听到徐光启三个字的时候,还有些许的陌生。

“我怎么没有听过,我们大明朝竟然有如此的人才。”

“太子殿下没听说过,他并不奇怪。他前往西域很多年了。”

“那他现在还在我们大明国吗”

朱标听见这个徐光启前往了西域,不禁有些担心。

太仆寺卿笑了笑,示意太子殿下不用担心:“太子殿下,不必担心。”

“徐光启几年前就已经回来了,现在正在家中写着农书。”

“这么好的人才他都从来没有入朝任职吗”

朱标不由得发出疑问,大明朝是一个十分爱惜人才的朝代。

“他曾经有入朝任职。”

太仆寺卿礼貌的回答道:“他曾经有在朝堂任职,只是后来还了解到了西域的一些农业技术,于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随着西域外使去往了西方学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