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9章不给免税,沈家不出海(2 / 2)

加入书签

沈旺的眼前登时便冒出了一道道金光,好似看到银子在朝着自己滚过来似的。

朱元璋的老脸在沈旺的眼中,也似娇羞的少女一般了。

不过沈旺还是不忘矜持的说道:“陛下,这倒也不用。”

“哪能不用啊!”

“不过免税也太家子气了,咱再想想”

沈旺在一旁连连摆手道:“陛下,真不用,真不用了。”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沈旺却丝毫没有拒绝的意思,仍旧是跪在一旁静静的等待圣训。

就好似是过年时去收压岁钱的人一样,嘴上说着不要,手却很诚实的拉开了衣兜的拉链。

“你们沈家干嘛还做生意啊!”

“咱直接给你们批个条子,你们缺了自己铸不就完了”

沈旺整个人登时便愣在了原地。

而朱元璋的语气也陡然间凌厉了起来:“干脆也别铸了,咱这皇位让你给你沈家来坐。”

“来来来,别客气。”

好家伙,但凡是沈旺敢应一声,今天沈家满门,怕是都要死的很有节奏感了。

沈旺几乎是毫不犹豫的跪倒在了地上,连声道:“草民万死,陛下恕罪!”

跪倒在地上磕头如捣蒜的同时,却依旧一句不提出海之事。

朱元璋的表情也逐渐的凝滞了下来,冷冷的盯着沈旺。

大殿之中的空气也随之冰冷了起来。

朱元璋死死的盯着沈旺道:“老沈,咱都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你还是不愿意出海”

沈旺跪倒在地上哀求道:“陛下,草民不是非要贪图那点优免,实在是出海之事,没有那么简单啊!”

朱元璋兀自坐在龙椅上,冷哼道:“说来听听。”

沈旺长叹了口气道:“陛下,诚然这海运确实暴利,但是这个利的背后,可还藏着大风险呢。”

“家父出海之时,历次出海,莫不是喘喘不安,稍有不慎,船只如在海上翻没,我沈家便是万劫不复啊!”

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这条航线上,有着不计其数的财富。

为什么大明的货物运到西洋去可以卖出天价

原因只有一个。

那就是因为大明的绝大部分货物,运不到西洋去!

利润往往是跟风险成正比的。

利润越高,往往意味着风险越大。

在这条充斥着金银的航线上,同样也充斥着因为各种原因沉没的商船。

后世一次次的打捞,都会因为沉船上绝美的瓷器,而赞叹不已。

但是那一条条的沉船,同样也代表着,在那个时代,有着一个,甚至是数个豪强大族的没落,甚至是家破人亡!

最终,沈旺长叹一口气道:“诚然如陛下所知,我沈家确实是因海运而兴,但是只有我沈家知道,只有当我沈家最后一批货物从船上卸下来之后,我沈家才算是真正兴盛起来了。”

“更何况,近年来,海上除了狂风骤雨之外,还有倭寇,近年来出海之人,平安归者不过十之一二,倭寇猖獗如斯,实在是不宜出海啊陛下!”

沈旺不是不想出海,而是跟出海比起来,朝廷的那些债,明显香太多了。

明初的倭寇,跟嘉靖朝的倭寇,其实是有一条鲜明的界限的。

在明宪宗朱见深的好大儿,三代以降第一贤主,明朝名副其实败家子,明孝宗朱佑樘的治理下,明朝的倭乱,有了真正翻天覆地的变化。

明初朱元璋在位时直至明宪宗时,明朝的倭乱,主要集中在,辽东半岛,跟胶东半岛一带,东夷主要是在大明的东北方。

因此他们的第一站,一定是胶东跟辽东。

但是朱见深驾崩之后,朱佑樘继位之后,倭乱明显就开始南移,甚至都不能说是南移。

因为南移起码你得经过这些中间地带。

至弘治末期,倭寇几乎是以跳跃的方式,原本是只去辽东跟胶东,忽然就直接跳到了东南沿海,开始在东南沿海零星出现。

而这其中的本质区别就是因为,明初之时,那些倭寇是真倭为主,而到了弘治、嘉靖之后,那些倭寇说是倭寇,其实就是纯粹的海盗,其中以汉人为主。

直至老道士嘉靖,跟东南豪绅开f海qia的想法,被拒绝之后,嘉靖盛怒之下,派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朱纨下东南掀桌子,才有了后面真正的东南大乱。  filsarilhl八0426八042661913131145hl

:。:3v

rad3

sr="ggdlgdj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