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弱冠系掳请长缨(2 / 2)
朱元璋就这么静静的坐在金川门上,望着城下散去的军士。
在陆宏盛伏诛之后,朱元璋便已然降下旨意,只诛首逆,余罪不纠。
看着那些军士们脸上的不甘,朱元璋的心里却总不是滋味。
这汉人的江山,是他们跟自己一块打下来的!
不知不觉之间,城内的京军已然散去,二虎悄然走到了朱元璋的身后。
“陛下,人都派出去了,不多时就能擒回来。”
朱元璋深吸了一口气道:“都有谁”
这么大的动静,五军都督府里没有内鬼,是不可能的。
二虎低声道:“主要就是东夷人,还有之前跟胡惟庸走的比较近的那几位侯爷。”
朱元璋的脸上陡然间浮现出了一抹杀意,低声道:“杀!”
二虎早已料到了朱元璋的这个命令,当即便坚定的应道:“诺。”
不过很快,二虎便犹豫了下来,而后声道:“陛下,还有一人,现在有证据表明,此人或跟此案有所牵扯。”
朱元璋的脸上浮现出一抹疑惑:“何人”
“江夏侯。”
当听到这三个字的时候,朱元璋的面色登时便沉了下来,思虑良久之后,这才咬着牙说道:“查,给咱查个底儿掉!”
“诺!”
最终,朱元璋兀自起身,看着身后自己的贴身太监侯英道:“传旨太子,把天下各地将士的时间,全都顺延两个月,另外,今年第一科新兵的征召提前两个月开始。”
说到这里,朱元璋话音不由得一顿,最终叹息道:“让他们见一面!”
“诺!”
最终,朱元璋缓缓的起身,最终消失在了夜色中。
说到底,这场兵变对于大明来说,绝对算得上是一件好事,让不可调和的矛盾爆发出来,远比将矛盾按下去,要好得多。
存在矛盾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矛盾,而后掩耳盗铃。
这就像是两口子吵架,把话说开了,疙瘩解开了,事情也就解决了。
有了朱元璋的旨意之后,整个大明的朝廷,也随之运转了起来。
只不过这一次大明的行动方向,却发生了些许的变化。
街头巷尾的说书人,几乎在同一天夜里,接到了下发的话本。
而话本上的内容,则是讲述着大明开国之艰难,将士之艰辛。
金陵大街巷的孩童,也突然传唱起了之前,只有在鸡鸣山之麓,才回荡过的歌声。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掳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与此同时,大明的第一科募兵,也正式在天下各郡县拉开帷幕。
玄武湖畔,在鳞次栉比的灰瓦白墙前已然挤满了人,所有人都在涌向同一个方向。
纵然秋雨连绵,但今天的玄武大街,仍旧比上元节灯会时还要热闹,街头巷尾到处都是人挨着人伞挨着伞。
而他们今天此行,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从军报国!
十几年前,那群被淮西子弟保护的汉人娃娃,已经长大了。
他们也要踩着前人的脚印向前走,去保护更多的大明子民!
以大明现在的国力,给不了这些从淮西就追随朱元璋的“从征军”什么身外之物。
荣誉,是大明最后能给这些英雄的了。
在金川门上,朱元璋已然下定了决心。
既然士大夫德不配位,那就不要再赖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了。
朱元璋要让天下所有人都知道,这些人,是如何披荆斩棘的光复了汉人的江山。
真正为生民立命的,不是那些只会空谈的儒生,而是这些大字不识一箩筐的武夫!
今天,是大明第一次颁授军衔的日子,同样也是大明第一批开国之兵,退役返乡的日子。
大明的军制已然按照朱标拟定的卫、协、标、营、队、排、棚七级重新编制。
而每今天,每一位刚刚上任的棚统,也都早早的替自己的袍泽兄弟,拿出了朝廷发下的“洪武勋章”。 filsarilhl八0426八042661913131154hl
:。:3v
rad3
sr="ggdlgdj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