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4章(1 / 2)
因此比起什么所谓的血统论,清朝更在乎银子能少花就少花,在这个问题上,清朝算的是经济账,而不是政治账和血统账。
所以清朝对于民间旗民通婚有相对应的处理方法!
清朝,旗女嫁给汉民是被严格禁止的。
如果旗女未经挑选便私自嫁给汉人,将被视为重罪,相关旗人要依法受罚。
如果是已经落选的女子,虽然可以允许其完成婚配,但从此除名除籍,成为普通百姓。
亲娘伊尔根觉罗氏就是落选可自行婚配的旗女,嫁给苏爹后,就没了旗籍,现在是民。
相比之下,汉女嫁给旗人则不受处罚,反而会受到一定的奖励。
而到了咸丰年间,还颁布了《户部制例》,如果汉族女子成为旗人的妻子,不仅不受处罚,还会使该佐领和族人获得银两奖励。
此外,清朝历代帝王的后宫中也有一些非旗籍的汉族妃嫔,这表明汉女嫁给旗人在某些情况下是被接受和鼓励的。
什么年代不讲究国籍和户口?
在清朝,旗籍就是最好的户口。
亲娘这行为,在这个汉女以嫁给旗人就能提升子孙后代福利待遇和身份阶级的年代,被立为反面教材了。
现在也不能姓伊尔根觉罗了,如今姓伊。
没了旗籍,苏家人都怕亲娘的。
虽然亲娘跟娘家的关系不好,可亲娘还有外祖家可依靠。
亲娘的外祖家姓富察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