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5章 女子一腔忠勇,从未逊于儿郎!(2 / 2)

加入书签

“殿下,您不介意……我是女人?”

“说什么胡话呢?妇女能顶半边天嘛!”秦墨笑容真诚,但说出的话语,却让鹤希内心猛的一颤。

这一刻,秦墨看着她:“如果你有理想,那你就去实现,在大秦有足够的平台能够让你们施展。”

“我从来都不会压抑任何一个人的光芒。”

“女人,男人,或许生理上存在不同,但都是一样的脑袋,一样的腰,那为什么女人的头上必须要高竖起招摇畏风的簪?为何女人的腰间必须要紧缚起拖泥带水的裙?”

“天下为公,求的是公平,求的是平等。”

“男人女人其实都一样,男人也可下厨顾家,女人亦可持枪卫国,无非理想使然罢了。”

秦墨述说着自己的看法,述说着自己的理想。

同时,也没有忘记,这一切都是从太阳的身上学来的。

只是可惜,在前世那个时代有太多人曲解太阳的意思。

用女性的名头来谋取福利,而不想着付出。

这不对!

妇女能顶半边天,顶的,就是责任!

男人能干的,我也能干!

而不是男人能干,为什么还要我干?

秦墨尊重的,是真正有理想,敢于牺牲,甘于奉献,体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女人。

是一生好强,彰显女性风范的女人!

而不是那些,借着名头剥削他人的蛀虫!

鹤希抿着唇,真的……无时无刻不被这个男人所折服。

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能喊出‘妇女能顶半边天’这样的话?

这个男人的眼中,永远都没有那些狭隘的思想,没有那些腐烂到发臭的观念!

他的理想是多么的宏大?他的心胸又究竟有多么宽广?

鹤希真切的体会到了,所以她说:

“秦王殿下!我也想要参军!我也想要上阵杀敌!”

“我生来就不爱红装!”

这或许是连鹤江这个父亲都从来没有听过的观点。

他看着自己的女儿,一直以来他都认为让女儿学武,是亏待了女儿。

女儿本不应该披上铁甲,本不应该拿上利剑。

但没办法,族群的安危大于天。

他一直对女儿抱有愧疚。

但现在看来……倒是他狭隘了。

秦王殿下看出了鹤希的理想,看的比他这位父亲还要透彻。

秦墨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她:“你很有潜质,我相信你。”

“之后,你与你父亲一同前往国防军事学院报道吧,别让我失望。”

鹤希扬起了笑容,这一刻,她仿佛真正的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

找到了能够为止付出一切的目标。

女子一腔忠勇,从未逊于儿郎!

……

距离夏清瑶禅让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这两天,秦墨都很忙。

一边要安排登基大典,一边,还要拉着文武百官一起商讨各种新政策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边还要监督砍人。

之前在秦墨归来后,推行新政引来太多世家大族的不满。

他们还好心的呈上来了一个带有签名的折子。

万万没有想到,原本是想要让秦墨知难而退才呈上来的折子。

反倒是成为了他们的生死簿。

这下子秦墨省事了许多,直接按照折子上的人一个个的查过去就是。

这些人都是不稳定的炸弹,新政的推行他们不满,就一定会使绊子。

哪怕不敢明面上来,暗地里恐怕也会敷衍了事,甚至钻律法的空子。

这不行!整个大秦的土地不能在掌握在这些人的手里。

所以为了以绝后患,这些带有强烈反对意思的人几乎都上了秦墨的必杀名单。

就硬查你!这些世家大族们,那一个手上没有沾染鲜血?

只要认真起来,总能找到理由把他们都砍了。

顺便还能干一次老本行,抄家!

现如今,国家正在过渡的关键时刻,哪里都需要钱。

用这些人的生命化为国家成长的肥料,秦墨是不会有半点愧疚的!

为此,秦墨还特地从国防军现有的三个师中抽调了一个师回防帝都。

不仅仅是为了震慑宵,还为了能够在秦墨登基的那一天举行一次大规模的阅兵仪式。

另一边,大秦的邻居齐国。

齐国皇宫。

身为齐国皇帝的姜承阳这几天都没能睡上一个好觉。

黑眼圈就这么挂在脸上,整个人精神无比萎靡。

给大秦的第一阶段的赔款,已经准备好了。

当然,无论怎么凑都凑不出二十五万金币。

因为地势多平原的关系,

齐国比刚开始的炎国还要富裕一些。

再加上靠海的港口多,贸易比较发达,但就算如此国库内也不过几万金币而已。

当然现在靠海的江东州也被秦墨抢了过去。

一想到这里,姜承阳就感觉心窝子一阵钻心的疼痛。

不过这些都不是主要的难题。

为了凑齐二十五万金币,姜承阳真的下了血本了。

国库内抽调了百分之八十,另外还附带了大量的铁矿以及其余矿产。

再加上他真的听从了秦墨的建议,对国内的一些贵族世家动手。

还真的抄上来了大量的金币。

东拼西凑之下,外加自己带头缩衣节食,这才总算是凑齐了价值二十五万金币的东西。

如此大的一笔财富即将流入他国,姜承阳心痛啊。

而且,因为最近对那些世家贵族们动手的原因。

姜承阳已经惹来了许多不满。

这几天他甚至都感觉自己的皇位已经有些不稳了。  filsarilhl53317533174293750八544hl

:。:3v

rad3

sr="ggdlgdj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