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6章 不过从头再来(2 / 2)

加入书签

苏裳不知不觉掀开车帘往外看,那农女正奋力锄草,日头正烈,她满头是汗,然而依旧在快乐的唱歌。

她可真高兴啊。

沈怀成却颇为幽怨。

还以为那鞋子是她做的,一直不舍得穿,结果是蔡嫂做的,简直是惊天噩耗!

既然是蔡嫂做的,他还有什么舍不得,他就穿。

他气得脱掉皂靴,从箱子里拿出那双黑布鞋套上。

那女孩的歌声唱到:“心悦君兮君不知。”

她不是不知道,她根本就是不在意。

秋风频吹,吹动她的发丝,传来皂角的香味儿。沈怀成赌气扭脸不闻。

。。。

御书房内,裕康帝放下折子,吕公公送上一杯香茗:“皇上,御医建议不要久坐,不如去御花园赏花?”

裕康帝喝了茶水,起身:“也罢,先出去走走。这三年沈怀成不在朝堂帮朕,朕辛苦不少。这子又请假不来,等他来了,看朕怎么骂他。”

吕公公赔笑:“皇上,沈大人多少年都没请过假,您就让人家好好歇几日,回头心情好了办事效率也高。他去怀庆府看菊花,顺便给陈劲陈指挥使的儿子过满月,左右都得表表心意不是?”

裕康帝站在桥之上看大片的菊花:“怀庆府的菊花历代闻名,怀庆府也因此是纳税大户,那里百姓富足,安居乐业。倘若大周各地都如怀庆那般风调雨顺,那才是上天眷顾我大周。”

吕公公说:“说起来菊花,就不得不提那个养牡丹的嫂子蔡二娘?此次灾情,荷山县等地的粮商坐地起价,大发黑心财,糙米竟然卖到五两银子一斤。蔡二娘养花三年挣了两千五百两银子,全部捐出,抢在粮商提价前购入十八车粮食,这才解了沈大人的燃眉之急。这大嫂的心胸不可谓不宽啊。”

裕康帝缓缓散步:“自古商人重利,不能任凭此等黑心商人大发横财。等沈怀成来了,让他出个章程。蔡二娘救了两千灾民,此乃大善,不能不嘉奖。”

吕公公说:“皇上,沈大人也问过蔡二娘想要何等封赏,他自然会帮她向皇上讨要。蔡二娘一口回绝,说她捐粮的时候并没想过讨要封赏。天灾,人是避不开的。上天眷顾,没让她摊上那洪灾,就是上天给她机会,让她帮助那些灾民。皇上您看,这蔡二娘可会说话?”

“蔡二娘还让沈大人替她保密,说不愿周围人知道她捐钱的事儿。沈大人问她捐了钱之后怎么生活,那蔡二娘说:‘不过从头再来而已。’”

皇上不禁动容:“好一个‘从头再来’。一个民间女子,心胸如此开阔。相比之下,那些黑心商人更加可恶。蔡二娘此等大义,灾民未见其面,深受其恩。我大周有如此百姓,是我大周的福分。她不要封赏,然朕不能不赏。罢了,我给她写个匾额,让她世代流传下去吧。”

吕公公大喜:“圣上英明。”

hag954八6954八690714141279hl

:。:bqvvg八

rad3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